新泰市禹村派出所以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发展为己任,深化主动警务,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了“所会联动、五步化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妥善处置涉及民族群众矛盾纠纷,促进民族交融发展,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年,禹村镇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01
搭建平台,打造矛盾多元化解新机制
禹村辖区社情民情复杂,每年因各类矛盾纠纷引发的警情超过接报总量的一半以上,特别是在重点村居矛盾纠纷多、化解难度大、问题突出。禹村派出所坚持问题倒逼优化,全面摸清矛盾纠纷特点,找准问题症结,明晰重点工作方向,充分发挥村委会、平安协会和清真寺寺管会作用,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一是重心下移,搭建多元化解平台。在争取局党委和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后,靶向搭建了以派出所为龙头,“寺管会、村委会、平安协会”多元参与的“所会联动”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整合警力民力资源,发挥国家法律刚性制约与少数民族传统约束各自的优势,用“能人”智慧解决“邻里事”“家庭事”,晓之以“乡贤”理,动之以“乡邻”情,实现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二是明确职责,发挥各自化解优势。“所会联动”在“联动”上做足文章、下足功夫,有效防止“九龙治水”“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在工作中,派出所民警作为执法者,负责把握政策法律方向;寺管会阿訇作为穆斯林宗教界代表,在回族群众中享有极高的权威,负责掌控公序良俗和宗教规仪;村委会及其所属调解组织居中斡旋,利用社情民风、村规民约、人文地理较熟的优势,负责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平安协会作为政府与民间组织沟通的桥梁,集聚社会各界威望人士,穿针引线、多措化解,起着“减震器”、“减压阀”的作用。各成员既最大化放大自身地缘、人缘、情缘优势,又常态化联动磨合以凸显整体合力,形成了由民警牵头协调,寺管会、村委会、平安协会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衔接联动的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目前,已吸纳8名阿訇、8名村书记、12名平安协会会员为调解员,在派出所建立调解室,实现了人员、场所、机制“三到位”。
三是明确范围,实现最大化解效能。对接报的纠纷类警情,派出所严格按照泰安市局《治安纠纷类警情处置工作规范》,先行处置,防止发生敏感性案事件。在现场受理和处置后,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将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劳资纠纷、交通事故等进行所会联动化解,减少辖区风险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隐患,树牢“一盘棋”思想,派出所先行风险评估,上报市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同时,所会联动积极开展工作,及时控制事态,对情况复杂、多次调解无效、事态难以平息的,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配合开展化解,严防事态扩大化。
02
五步工作法,优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流程
为达到所会联动多元化矛盾化解最大效能,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摸、查、谈、谋、固”五步工作法。
一是“摸”,掌控矛盾线索。除派出所自己掌握的矛盾纠纷警情及线索外,充分发挥“人力+情报”优势,将辖区内各村公益心强、有威望的群众发展为信息员或联络员,发挥基层平安前沿哨作用。对本村内矛盾纠纷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接触、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控制,确保在矛盾纠纷、异常动向的初期或萌芽状态即得到有效掌控,能够化解的立即化解,不能化解的及时报告社区民警。今年以来,摸排线索21条,立即化解9起,上报派出所12条。
二是“查”,掌握来龙去脉。矛盾纠纷摸上来后,社区民警立即跟进调查,最快速度、最大程度查清事实。在此基础上,联系寺管会、村委会、平安协会等相关人员与矛盾纠纷双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找准关键人、关键事、关键点,理清脉络关系,把事情来龙去脉查清楚,为化解工作打好基础。
三是“谈”,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在基本查清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参调各方讲道理、讲法律,把脉矛盾双方利益诉求,取得信任,初探底牌,掌握工作主动。对其中不合理、不合法的要求及时做好解释劝解将其最大可能剔除在谈判桌外。待时机渐趋成熟、利益区间接近靠拢的时候,所会联动代表整体发力,在尽可能避免“无理取闹”的前提下将矛盾双方拉回到谈判轨道。
四是“谋”,寻求化解办法。在单一轮次谈判无果或者谈判失败的情况下,参调各方以“联席会”、“诸葛亮会”的形式进行会商,将各自层面掌握的问题瓶颈和积极的、消极的因素汇总起来进行诊断分析,搞清楚利于解决问题的优势所在,弄明白阻碍问题解决的关键人、关键事,对症下药、扬长避短,合力搬掉“绊脚石”、打掉“拦路虎”,力争取得最大公约数,同时一并做好事态升级的处置预案。
五是“固”,及早化解矛盾。空口无凭、立字为据。调解成功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以固化调处化解成果。不同意调解的属于派出所管辖的尽快处理结案,涉及民事部分建议双方及早诉诸法律渠道,协助双方积极联系法律工作者或律师,引导他们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夜长梦多”酝酿升级。
03
多元化解,提升维护稳定新能级
“所会联动、五步化解”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变一元矛盾纠纷化解为综合化解,被动化解为主动化解,事后化解为事先化解,对处置矛盾纠纷做到了早发现、早控制、早疏导、早化解,为民族聚居区矛盾纠纷化解,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有效平台,构建起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一是强化机制保障。制定《“所会联动、五步化解”矛盾多元化解实施办法》,成立领导小组,公布人员构成,明确实施原则、职责、流程,确保了有章可循。二是提高执法效率。矛盾得以化解,秩序优化,人民群众受益,经济社会发展受益,最终公安机关也受益。该机制为民警工作减负,不用耗费太多精力去化解矛盾,解放了警力,解决了警力不足问题,让民警有更多的时间去维护辖区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三是维护稳定成效突显。该机制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涉法信访案件及群体性事件数量明显减少,辖区群众法律意识显著提升,地方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公信力持续提升。通过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警民间的距离不断拉近,感情不断加深,警民一家亲、同心促和谐的局面得到日益巩固。
来源:新泰市委改革办编辑:訾宪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