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极其漫长。在山东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由于考古工作者的辛勤耕耘,近几年发现了许多有关旧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这对研究山东地区的远古居民有重要价值。根据专家鉴定,这些考古资料可分为旧石器早期、中期和晚期三种类型。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存。人类的真正劳动,是从能制造工具开始的。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大都是稍加敲击的石块以及木棒之类,极为粗糙简单。
旧石器时代的粗糙石斧这一时期的人类文化,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除上面介绍过临沂地区沂源县土门乡骑子鞍山的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存外,在山东还有两处比较重要的同期文化遗存。年至年,考古工作者曾三次对沂水县南洼洞进行发掘,结果在洞中先后发现经过人工打制而成的石核3件、石片3件、砍斫器1件,这些石器上都留有明显被猿人使用过的痕迹。经专家鉴定,南洼洞内的棕红色黏土与华北中更新世常见的离石黄土相似。
南洼洞由此推断,南注洞内堆积的地质断代为中更新世,洞内发现的7件打制石器为旧石器时代早期遗物。沂水县南洼洞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距沂源人化石遗址仅距45公里,说明泰沂山区是我国猿人的聚居地之一。另一处在我省东南沿海发现的日照县秦家官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家官庄的地层中发现带有明显人工痕迹的打制石核3件,石片1件,刮削器4件,砍砸器2件。
刮削石器经专家鉴定,这些打制的石器均属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物。以上三处旧石器早期的文化遗址,均在当时的临沂地区境内旧石器中晚期文化遗址。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在山东目前发现两处,第一处是沂源县土门乡骑子鞍山千人洞旧石器中晚期文化遗址。千人洞是奥陶纪石灰岩中的一个溶洞,比山下的一条河流高出几十米,洞长约90米,高10米,宽10至20米,两头洞口都为人工扩大的开口,洞内遗存大量的灰烬等堆积物。
鞍山千人洞旧石器中晚期文化遗址从中发现了一些经人工打制的刮削器、石核及野猪、野马、野驴等哺乳动物的化石。经考古专家鉴定,骑子鞍山千人洞遗址大约距今有二三万年,属更新世晚期旧石器文化遗存。第二处是乌珠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址。年春,山东省新泰县乌珠台村发现了一枚人的左下臼齿化石和一些哺乳动物化石,经鉴定确认牙齿化石属少年女性个体,其特征较北京人下臼齿进步,已达智人阶段。该遗址属更新世晚期的旧石器文化,距今约二三万年左右。这时人类已从“古人“阶段进化到“新人”阶段,人类体质形态与现代人完全相同。
乌珠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址属于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还在沂水湖埠西、日照县竹溪村北山、郊城县黑龙潭以及长岛等地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中也有发现。从以上考古资料证明,远在40~50万年以前,山东地区就有古人类生存。随着猿人的进化,智能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范围也越来越大,最后遍及整个山东大地。山东远古居民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不朽的远古文化,并为后来山东地区东夷文化的创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