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新泰特产
新泰美景
新泰生活
新泰房产
新泰医院
新泰新闻

这个村庄为啥这么牛

大贺庄村

基本情况

武安市午汲镇大贺庄村,位于午汲古城(五氏城)遗址西南4公里处,玉峰山之阳。古有:“北拱玉峰,南迎鼓岫,东临青龙,西联太行”来表述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域面积4平方公里,地形以丘陵为主,常住人口人,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宋元的阁、明代的庙、清代的祠堂、民国的影壁、明清时期的古民居等贯穿其中,被誉为“玉峰山下第一古村落”。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武安市午汲镇大贺庄村为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审查,拟将大贺庄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决定:大贺庄村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历史由来

村始建于唐代,成型于明代,据《武安县志》记载“首至此者,李常二姓。”据考证始建村的是李姓,传说唐朝一位李姓大将,因犯事被满门抄斩,其一后人曾带兵在此地安营扎寨,闻讯家人出事后,因其熟悉此地南北东三面环沟,西连太行山,交通闭塞,随时可退太行。易守可退之地,就悄悄隐身于此拓荒耕田。后常、温、胡、张等姓氏迁来此地,久居成村。

村落结构

据李姓建村的记载,大贺庄村的古街巷由李、常、温、胡、张等家族依迁入年代依次排开进行村落建设,逐步形成了古村落的两街、八门、二十四巷。他们分别是前街、后街,组成村落的两条大街一直一弯,前街窄且弯居村南,后街宽且直居村北。众多小巷错综贯通,使两条街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众多小巷各有其名,从前街东头街北始,依次为:李家巷、槐树巷、书院巷、新泰巷、温家巷、安定巷、池北巷、家庙巷、魁星巷、牌坊巷。再从前街东头街南始,依次为:南小巷、一丈巷、庙西巷、上场巷、碾子巷。从后街西头街北始,向东依次为:拱北巷、北小巷、忍耐巷、后地巷、后地东巷、旗杆巷、继述巷、继述东巷、油坊巷,共计二十四巷。八座大门各有其名,依次为:前街东阁的,曰崇实门;前街南阁的,曰鼓岫门;前街西头口,曰虎山门;后街西沟的南口,曰玉虎门;后街西沟的西北口,曰青龙门;后街油坊巷北口,曰迎峰门;后街后地巷北口,曰玉峰门;后街东阁的,曰龙井门。

文物古迹

崇实阁(八大门之一)

崇实阁,又称三教阁。坐东面西,明代建筑,石质二层。下层石质拱券,前拱券网石内浮雕缠枝莲纹(代表佛教),后拱券网石内浮雕二龙戏珠(代表道教),网石中间正面题写“崇实”,背面题写“永宁”(代表儒学)。上层为三教堂,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布瓦顶建筑(近年修缮)。三教阁是该村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宋元时期的石阁,它集中体现了三教合一的全部特点,巧妙地利用了各部分重要作用。建筑规范,用材标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武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始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八年,坐北面南,由门房、正殿、东西配殿四座建筑组成,南北长20米,东西宽11.5米,占地面积余平方米,经两次修缮后,至今完整保存明清建筑风格,现仍用于村内胡氏家族祭祀拜祖礼仪活动的举办。该祠堂是武安市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祠堂之一,其建筑结构、造型布局、雕刻艺术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对我们研究清代的生活状况,民风、民俗提供了珍贵的素材。(邯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胡氏祠堂附属建筑

该影壁建成于民国十五年(年),属胡氏祠堂附属建筑。总长15.24米,高6.32米。其中主屏宽3.5米、高6.22米,次屏宽2.9米、高5.62米,梢屏宽2.95米、高4.49米。其形制为三屏五楼牌楼式影壁。

主屏中心雕刻有“鹿鹤同春图”,壁心四周花边刻的是“明八仙图”。韩湘子、汉钟离、蓝采和、铁拐李等各路神仙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次屏与梢屏对称各刻六个大字(文革时被损坏),分别为“重礼仪,讲廉耻”、“学好人,谋生活”,还刻有胡、张、李、常、温姓12位该村名人贤士的名号,更像是当时的家族长辈郑重的集体宣誓,旨在教育村民世世代代传承良好的家风、村训。

影壁整体呈“八”字形排列,层次分明、错落有致、造型美观,当属砖雕艺术中的精品之作。(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玉峰塔

位于村北玉峰山巅,始建于宋代。南侧原有寺院一座,大宝禅寺,塔为寺院附属建筑,现寺已毁,仅存此塔。

该塔坐北朝南,为一座空心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通高约15米,共5级。塔基共两层,第一层高0.57米,面宽1.80米,第二层塔基高0.76米,面宽1.57米。

玉峰塔是暨冀南地区保存较早的宋代古塔之一,其造型优美,挺拔秀丽,尤其是砖雕仿木构件,结构合理,比例得当,横旋纹的应用,使其更加美观大方。为我们研究我国古代的佛教传承、建筑技术、造型艺术和雕刻艺术提供了重要原始资料。(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商帮文化

历史上的大贺庄走出过许多优秀的商人,他们是武安商帮史上不可忽略的商家和人物。早在明朝末年,就有大贺庄人到秦皇岛昌黎县做药材生意,持续到年公私合营的“恒盛胡”前后近年之久,清乾隆年间之后逐步达到高潮。位于山西太原按司街,大贺庄人胡氏的绸缎生意“宏顺德”绸布店咸丰十年(年)开业,被当作重要历史事件录为“太原之最”之一;:嘉庆十年(年)武安县大贺庄姓胡的在县城南街开设“广德堂”药铺,是武安人在蔚县最早的药店;在辽宁省辽阳一带久负盛名的老字号“万兴常”连锁药店,是大贺庄人常氏的产业;开设于清朝道光年间;张家口第一家药店的“永兴李”在张家口一带广设店铺、闻名于张库大道的“永兴李”药庄,是大贺庄人李家的杰作.....

据大贺庄太华庙碑文记载,清道光年间大贺庄人在外地开设的大商号就有十三家,而为之捐款的商号达百余家。分布在直隶、山西、陕西、热河、内蒙一带。经营范围从布匹、丝绸到药材、铁器、百货、粮食等,这些商号成就了一大批农商并重的新兴资本家。

同治四年多家药商在祁州药市成立武安帮,发起人之一胡连元便是大贺庄村人,并且仅42家轮值会首商号中五家是大贺庄商号,可见大贺庄药商在武安药商中的地位。

传统建筑

该村的民居有一大部分是民国时期建筑,最典型的民国建筑是常家庄园。原庄园共有12座院落,间房屋,古水窖一眼,磨坊一处,南北共设3座大门,其住宅对面有“万兴成”杂货店商铺。占地面积约为多平方米。现存院落6座,房屋间。庄园主宅为中华民国甲寅年()建筑。坐北朝南,一进二院落,由正房、东、西配房、风厦、门房、门房前后抱厦、二门垂花门楼等11座建筑组成,共29间房屋,占地面积.13平方米。正房为平房建筑,5间两甩袖,东西长15.15米,进深5.5米,甩袖南北长3.76米,宽3.8米,前墙明间置门,次间置窗,甩袖各置两窗,正房前施月台,五步垂带踏跺。上院东、西配房和下院配房大体一致,面阔3间,进深1间,前墙出砖雕仿木硬山布瓦檐,雕有:垂柱、立卧枋、异形一斗二升斗栱,砖雕椽飞,其上施布瓦檐,花脊,砖雕墀头。上东房墀头雕“中华”,上西房墀头雕“民国”,下西房墀头雕“甲寅”,下东房墀头雕“岁次”。东配房两座总长17.42米,宽4.5米,各为一门二窗,门头雕垂柱门帘杆,窗头雕门帘杆。风厦位于配房与门房之间,面阔1间、进深1间,南北长1.95米、东西宽4.10米。门房:平房,面阔5间,进深1间,明间设大门1间,门前后建有悬山一坡水抱厦,明柱各两根,上施立卧枋,一斗二升斗栱,双步廊结构。后抱厦装修隔扇。二门:位于上下配房之间,中部建垂柱门楼一座,面阔、进深各1间,单檐悬山布瓦顶山建筑,门楼两侧墙体上砌筑砖雕影壁墙,东侧影壁用白灰覆盖(文革时期),图案不详。西侧影壁雕松鹤图案,上方字匾为“献文祝”三字。行走在青砖古巷间,砖雕、石雕、木雕随处可见,形式多样,风格典雅。它既是当年几大家族辉煌富足的见证,也留下了不同时代文化传承的深深烙印。

常家庄园是武安市保存较完整的民国时期庄园,坐北面南,一进二四合院建筑。南北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建筑整齐,用材标准,砖、石、木雕刻各具特色,尤其是木雕,取材广泛,雕刻细腻,寓意深刻,艺术精湛,有典型的地方区域特色,是冀南地区民居中最具特色的一座民居建筑。现保存基本完整。

胡氏自咸丰年间就已在太原开业的“宏顺德”商号一度成为发展至全国多个城市多领域的大商号,衣锦回乡建豪宅是必然的事,当时聘请了山西的建筑专家来村设计了东西平行的三座一进二并列式的院落,这也必然会涉及到购买别人家房子以扩大建筑规模。庄园的东南角居住着一户温姓老两口,不大的老宅正好坐落在规划庄园的要害部位,左右对称的庄园东门即设计于此,此宅必须收购拆除,不然整个庄园将成为住宅风水之大忌的所谓“刀把院”,于是“宏顺德”主人胡老先生就决定把它买过来,因此请村里最具威望的本家耆老“说客”提礼登门说和。温姓邻居不愿意离开祖辈居住的老房子,几经商议不妥,有人就建议说:胡氏财大气粗,人脉通天,实在不卖就采取强硬措施,不怕他不就范。胡氏主人当即斥责道:这是极为不道德的事情,咱们修房仅为居住宽阔,而人家仅有的一小房祖辈遗传之物感情所注不舍离开故土以思祖恩,此乃守祖思古孝德之为,可以理解。于是就建成了现在的前院东西不对称,前后院宽窄不一的两组并列式不对称院落即“宽窄大院”。此事也感动了温姓邻居,其与胡同里的全体邻居商议同意将“宏顺德庄园”规划设在胡同里的东大门移至了把自己也关进来的南临大街的宏顺德庄园南大门。为尽显邻里和睦相处似一家,宏顺德庄园主人胡老先生更加包容大度,重德礼让,将南大门不署“宏顺德”,更不署“胡氏”,而是将门内胡同的“翠竹巷”改为“温家巷”署在了大门匾额之上,以纪念这段重德礼让邻里和睦如一家的这段佳话,因此被村人口口相传赞颂至今。

文化教育

走出去经商的大贺庄人,闯荡世界开阔了视野,见了世面,懂得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据碑文记载,道光年间该村就出太学生数十名。清末民初时期,他们在各大城市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正规教育。那时,其子弟就读中学、上大学,甚至留学海外,学到了现代科学知识。而在家乡则尊师重教,各商户积极捐资办学,在全县大部分村仅有小学堂的情况下,该村的崇实小学成为武安第二所高级小学(第一高小为武安伯延尚德小学),孩子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明教育。

据民国版《武安县志》卷十五记载,全县民国专科以上的毕业生共有70余人,小小的大贺庄村就占有4名:胡振继,北京大学教育系毕业;常乃溥,字博源,北京朝阳大学法科毕业;胡养元,字子珍,北京民国大学毕业;胡日元,字寅初,北京私立中国大学法律科毕业,还有远渡重洋留学海外的3人:胡应元,日本明治大学;胡养元,日本早稻田大学;常乃大(不详)。民国版《武安县志》修志人员计20余人,仅大贺庄就有两人,分别是编撰胡振邦(彰德中学堂毕业)、测绘主任胡同元(山西大学预科毕业)。

经商重教使这个村人才辈出,也为他们的经商、从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taishizx.com/xtsh/1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