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新泰特产
新泰美景
新泰生活
新泰房产
新泰医院
新泰新闻

史记秦始皇本纪精讲细读九琅琊刻

前言:今天解读的是《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巡视东方之时琅琊刻石的第二段内容。与泰山刻石相同,这些文辞应该是李斯等人所写,李斯领衔,其他人共同写成的篇章,文风古朴大气,词义清明,语义明朗,是难得的文学精品,代表了大秦王朝最高的语言文学艺术水平,现在读来依然品之如饮甘露。而且,现在使用语法知识去分析这些语句的时候,发现这些语句是完全符合语法知识的,虽然和《诗经》中的语句已经是完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已经是另一种文风,从《诗经》这种浓郁的陈年佳酿,转变为甘冽的清酒,但是,词语的字义没有丢失,字的词性更加灵活,读来依然如沐春风。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李斯和秦始皇的脚步,一起去观览两千年前的琅琊圣地,一起品读李斯笔下的刻文,重历那段回味无穷的历史吧!

揭示语言的密码,解读语言的奥秘,凡经天工開語所解,必不为凡品。

琅琊刻石,徐福东渡

(一)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於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1、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

维:助名词,帮助强调其后的名词,提高其语气和气势。

兼:并吞、兼并,动词。

有:取得、获得、占有,动词。

兼有:动词近义词连用。

立:制定、确定,动词。

名:名义、名位,名词。

为:是,系动词。

乃:于是,逻辑副词。

抚:安抚、安慰,动词。

东土:古代指陕西关中平原以东的地区。

至:到、到达,动词。

于:在,介词。

琅邪(Lángyá):琅琊郡,在山东省东南部,面临黄海。

译文:威武的秦王兼并取得了全天下,制定名位是为皇帝,于是安抚东土诸地,来到了琅琊郡。

2、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於海上。

列侯:爵位名。秦制爵分二十级,彻侯位最高,汉承秦制,但是,为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通侯,或称"列侯"。

伦侯:秦爵名,与列侯相类而无封邑。

从:随行、跟随,动词。

与:和、同,介词。

议:商议、讨论,动词。

於:于、在,介词。

海上:指的是渤海岸边。

译文:彻侯武城侯王离和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昌武侯成和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随行,与(始皇)商议于海边。

3、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

古:古代、古时候,名词。

之:的,表示前后两个名词之间的所属关系。

帝:帝王们、君主们,名词,注意这里的“帝”是复数。

者:名词后缀,…的人。

过:超出、超过,动词。

守:看守、保卫,动词。

封:疆土、国土,名词。

域:疆界、疆域,名词。

封域:名词近义词连用。

或:有人,人称代词。

朝:朝见、朝觐,动词。

否:不,否定副词。

侵:侵犯、进攻,动词。

暴:欺凌,动词。

乱:扰乱、混乱,动词。

暴乱:动词近义词连用。

残:伤害,动词。

伐:砍杀,动词。

残伐:动词近义词连用。

止:停止、止息,动词。

犹:尚且、犹且,副词。

刻:刻字,不及物动词。

金石:于金石,在金石上面,也就是在铜器和巨石上面。

以:助动词,表示目的。

自:为自己,副词。

为:写成、写作,动词。

纪:通“记”,记录、记载,动词。

为纪:动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大家说:古代的帝王们,土地不过数千里,诸侯们各自看守他们的疆界和疆域,有的人肯朝觐,有的人不肯朝觐,相互侵犯,欺凌混乱,伤害和砍杀没有终止,(即便如此)他们尚且刻字于铜器和巨石之上,来为自己为文记载。

4、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

五帝:五帝时代的五位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因其伟大,被后世追尊为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王: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帝王禹、汤、周文王(姬昌)以及周朝第二位帝王周武王(姬发)的合称。

知:知识、学问,名词。

教:刑教、刑罚,名词。

同:相同的、一样的,形容词。

法:法律、法令,名词。

度:法制、法度,名词。

法度:名词近义词连用。

明:清楚的、明白的,形容词,clear。

假:假借、借用,动词,borrow。

威:威力、威风、威严,might,名词。

鬼神:于鬼神,副词。

以:助动词,表示目的,to。

欺:欺骗,动词,cheat。

实:确实、实在,副词,really,indeed。

称:相称、匹配,动词,match。

故:所以,副词,therefore。

久长:形容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古代的五帝三王,他们的知识和刑罚各不相同,法令和法度也不明确,假借威力于鬼神,来欺骗远方之人,确实不匹配他们的名号,所以,他们不会长久。

5、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

其:他们的,形容词性人称代词,their。

身:身体、躯体,名词,body。

未:没,否定副词,not。

殁:死,不及物动词,die。

倍:通“背”,背叛、反叛,动词。

叛:背叛、反叛,动词。

倍叛:动词近义词连用。

法令:名词近义词连用。

行:实施,动词。

译文:他们的躯体还没有死去,诸侯们就背叛和叛乱了,法律和法令也无法实施。

6、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今:如今、现在,时间副词。

并:吞并、兼并,动词。

一:统一,动词。

并一:动词近义词连用。

以:使、令、让,动词,make、have。

为:成为、变成,动词。

以为:以(之)为,让海内成为。

和:和睦的、融洽的,形容词。

平:平安的、太平的,形容词。

和平:形容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现今皇帝兼并统一了海内,让海内成为郡县,天下和睦太平。

7、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

昭:彰明的、显赫的,形容词。

明:明亮的,形容词。

昭明:形容词近义词连用。

宗庙:帝王和诸侯们祭祀祖宗的神庙。

体:继承、相承,动词。

道:方向、志向,名词。

行:赏赐、给予,动词。

德:恩德、恩惠,名词。

尊:尊贵的、高贵的,形容词。

号:名号、名位,名词。

大:很、非常,这是一个特殊的副词,有点相当于英语中的great,或greatly,在现代汉语中好像没有非常恰当的对应词汇。

成:形成、树立,动词。

译文:始皇帝的宗庙是显赫光明的,始皇帝继承了祖先们的志向,赐予天下人恩德,尊贵的名号树立了起来。

8、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相与:协同、一起,副词。

诵:通“颂”,歌颂、颂扬,动词。

功:功德、恩德,名词。

德:恩德、恩惠,名词。

功德:名词近义词连用。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表:通“标”,表率、榜样,名词。

经:义理、准则,名词。

表经:名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群臣一起颂扬皇帝的功德和恩德,刻之于铜器和巨石之上,把它作为表率和准则。

上面这一段话的内容,与之前的颂词都属于这篇刻文的内容。

(二)

  既已,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1、既已,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既:已经,助动词,表示完成。

已:完成、完毕,动词。

徐市:即,徐福。

上:上报、呈报,动词。

书:奏章、文书,名词。

言:说,动词。

仙人:长生不老有神通之人。

居:居住,动词。

之:代词,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

译文:(刻石之时)已经完毕之后,齐地之人徐市呈上奏章,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字叫做蓬莱、方丈和瀛洲,仙人们居住在那里。

2、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

请:请示,动词。

得:能够,助动词。

斋:斋戒,指祭祀前整洁身心,动词。

戒:斋戒,动词。

斋戒:动词近义词连用。

与:赐予、给予,动词。

童男女:未成年的男女。

求:寻求、寻找,动词。

之:代词,指的是仙人。

译文:请示能够斋戒,赐予童男女去寻求仙人们。

3、於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於是:于是,逻辑副词。

遣:派遣、派去,动词。

发:征发、征调,动词。

译文:于是,始皇帝派遣徐市征调数千的童男和童女,进入大海,寻找仙人。

(三)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关归。

1、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

还:返回,动词。

过:经过、路过,动词。

彭城:即,徐州。

祷:祷告、祈祷,动词。

祠:祠堂,此处名词用作地点副词,在祠堂。

欲:打算、想要,动词。

出:取出、找出,动词。

周鼎:即,禹铸九鼎之鼎。据传,禹贡金九牧,铸鼎於荆山下,各象九州之物,故言九鼎。历殷至周赧王十九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馀八入於秦中。

泗水:泗水河,此处用作地点副词,于泗水。该河流发源于新泰市东南太平顶山西麓上峪村东黑峪山,经新泰、泗水、曲阜、兖州、邹城市(原邹县)、济宁、微山7县市,于济宁新闸南任城区石桥镇与微山县鲁桥镇交界泄入南四湖,河长公里。

译文:始皇返归,路过彭城,斋戒之后,在祠堂内祷告,打算从泗水中找出周鼎。

2、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没(mò):潜游水中,动词。

弗:不、没,否定副词。

得:获得、得到,动词。

译文:让上千人潜入水中寻找周鼎,没有找到。

3、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

乃:于是,逻辑副词。

西南:往西南,副词。

渡:渡过、过水,动词。

之:去、往、到,动词。

译文:于是便往西南渡过淮水,到了衡山和南郡。

4、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

浮:漂浮、漂流,动词。

江:长江,此处依然是用作地点副词,于江。浮江,即浮于江。

逢:遭逢、遇见,动词,meet。

几:几乎,副词,almost。

得:能够,助动词,can。

译文:乘船沿着长江漂流而下,来到湘山上的祠堂。遇到大风,几乎无法渡过去。

5、上问博士曰:“湘君神?”

湘君:湘水的神灵。

译文:始皇帝问博士说:这是湘君是神灵吗?

6、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

对:回答、应对,动词。

闻:听闻、听说,动词。

之:句末语气词,无实义。

译文:博士回答说:听闻过,尧的女儿,也就是舜的妻子,埋葬在这里。

7、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於是:然后,连词。

大:很、非常,副词,very。

怒:生气、发怒,动词。

刑徒:囚犯,因犯罪而囚禁并从事劳役之人。

伐:砍伐,动词。

赭(zhě):本义是红土,名词,此处用作动词,使…成为红土,也就是光秃秃的意思。

译文:然后,始皇非常生气,让三千刑徒把湘山上的树木全部砍伐掉,把整座山变成了一座土山。

8、上自南郡,由武关归。

自:从,介词。

由:经过、经由,动词。

归:返回,动词。

译文:始皇帝从南郡,经由武关返回咸阳。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taishizx.com/xtsh/14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