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
故事
国画大家徐枯石
“我30年代教大专,40年代教中专,50年代教小学,60年代种菜、种庄稼,70年代养花、养鸟、养鱼、街头卖画,80年代连升八级,当顾问,当特邀顾问。人称:多快好省的老画家。”
这是国画大家徐枯石对自己坎坷一生的经典概括。徐枯石,原名徐熙彰;年出生于新泰市车庄村。自幼酷爱丹青,随当地才子林笃泉习画。年,徐枯石考入私立北平北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国画。其业师为李苦禅、王森然、王青芳、张丕振、张牧野、侯子步等,在校期间他多次拜见齐白石、徐悲鸿大师,得幸亲炙。李苦禅非常赏识枯石,将自己与恩师齐白石名中“苦(枯)”“石”两字,为其取名为“枯石”。自此,“枯石”名行于世。毕业后,他留校担任助教,二年后升为讲师。徐枯石一边教书,一边创作,他参加画展,还发行国画明信片。而立之年不到,能在大师云集的京城取得如此佳绩,可窥徐枯石心气之高、造诣之深、前程之雄。
“七七事变”爆发后,他放弃了原有的优越生活,毅然放下画笔,辗转返回山东,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八年间,他曾代表八路军与伪军陈三坎部谈判,准备收编陈部;也曾集资开设酒店,以合法身份为掩护,秘密接待各界抗日人士,从事地下抗日活动;他还为抗日根据地输送枪支弹药,为八路军研究出用瓜干蒸酒的新工艺,协助山东省工商厅、鲁中行署工业处创建了酒精厂,从酒中提取酒精,再用酒精代替汽油,医院和汽车队使用,为八路军解了燃眉之急。
济南解放后,徐枯石被调往济南成通纱厂,从事职工业余教育工作,在济南期间,枯石与王天池、岳祥书、黑伯龙、张彦青、关友声、于希宁等画家创立了山东国画研究会,推动了山东书画事业的发展。当时有“山东画坛十家”“济南四老”之誉。
年,徐枯石被错划为右派,遣送原籍。他是个“乐观派”,回原籍后,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村小学要报纸看,了解国家大事,之后再扛着锄头下地干活。躬耕之余,他常常以卖画来贴补家用。每逢羊流集、谷里集,便骑着一辆用竹枇子绑作前叉子的破自行车,到集市上摆摊卖画,还常常给人讲解画的意境。他的画大多是花鸟:喜鹊、鸡雏、梅花、紫藤、松鹤、雁来红等等,笔墨精妙,栩栩如生。当时,他所售画作也不贵,小幅画每张5角,大幅每张2元,中堂每张2元。但在那个食不饱肚、目不识宝的年代,仍是看者多,买者少,欣赏者则更稀少。一次,在翟镇卖画,一邻摊卖白菜的老者嘲弄道:“老徐,不顶吃也不顶喝,你这一抱画还不值我一个白菜帮子钱。”徐枯石很倔强,说:“别看现在没人要,将来你这一车白菜也顶不上我画的一个白菜帮!”此般役役中作乐,不失大家风范。一次,公社让徐枯石作一巨幅《秋收图》宣传画,要他把玉米画成大树模样,竖上梯子,让人们像摘苹果一样掰着玉米。枯石接到“任务”,虽然他对这种浮夸之风很反感,但还是按照要求去画了。他故意把玉米画得很夸张,村民们都说画得不像,以致有人怀疑他的水平。有村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画完后,徐枯石对周围的人说:“你们在这啃这个大棒子吧,我得回家喝糊粥了!”幽默一语,彰显了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时代良知。
年底,徐枯石的问题得以平反,他定居泰安,再次焕发了艺术青春。他曾作一首藏头诗:“徐徐清风满坤乾,枯木不枯鸦不寒;石上立足长寿鸟,写山画水度晚年。”从此诗中,可以窥见徐枯石豁达、开朗、阳光的心态。生活上,他很简朴,衣可保暖、食可饱肚即可;艺术上,他毫不马虎,孜孜以求,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他正穿着一只袜子,创作灵感正巧来了,来不及穿上另一只,便迅速奔到画案旁,挥笔作画,往往一画就是大半天。直到有人好奇地问,“徐老,您怎么只穿了一只袜子”时,才如梦方醒。正如他在《菊花八哥图》所题的诗:“孰云秋光,不如春光;鸟语啾啾,菊花芬芳;处此盛世,勿负时光;挥笔作画,老当益壮。”
徐枯石从不媚上。他没有架子,只要有人真心喜欢他的作品,不论求画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他都有求必应,从不与求画者计较润格。一次,某地市政府副市长到离休干部疗养院看望徐枯石,他们是老故旧,该副市长还曾在他的老家当过领导。这时,徐枯石正忙于作画,头也不抬,只打声招呼:“来了?”临走时,副市长欲求幅画作纪念。他便从画案上选了一幅《麻雀图》,题款落印后,赠给副市长。后来,有人打趣说:“徐老,怎么只给了一张?您可是慢待领导了。”他却认真地说:“落魄不小瞧,富贵不高攀。”
徐枯石甘于寂寞。他于绘画,师承名家,又兼收众家,因而出手不凡,常常一边蘸点松烟墨,一边不停地在宣纸上挥洒,寥寥数笔,灵动自然,大有齐白石、李苦禅的笔墨遗风。枯石晚年时,艺术市场已日趋活跃,各类“书画大师”纷纷从天而降。有人曾劝他做些“包装”和“炒作”,被他婉言拒绝了。他说:“一个靠炒作生存的画家,不会是真正的艺术家。”
徐枯石也曾“变法”。晚年时,他结合自己60多年的绘画实践,进行大胆总结与创新,画风与传统技法迥然大变。其鲜明特点就是,用笔用墨精到、简练,寥寥数笔,清新雅致。这是他画风的一个分水岭,自称为“八十变法”。在他笔下,藤萝雄鸡、金鸡唱晓、八哥争春、喜鹊闹梅、雄鹰远眺、秋菊映枫,无不功力深厚,各有千秋;百哥图、百喜图、万菊图、群鹰图,各自栩栩如生,非同凡响。
年1月18日,徐枯石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徐枯石,一个热血有良知的开明人士,一个骨子里硬朗的知识分子,一个充满传奇的国画大家,一个值得大写的新泰人!
——未完待续——
下期分享:中国好人刘绍安长按识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