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新泰特产
新泰美景
新泰生活
新泰房产
新泰医院
新泰新闻

冬至祖国大地处处飘散不同食物的香气

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唐·杜甫

冬至

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冬至点)时为“冬至”的开始。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民间以中午门前的日影为测标,说“过了冬,一天长一葱”,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长至”。

说到节日,很多同学都会想知道相关的吃食。冬至,大家可能会想到北方吃饺子和南方吃汤圆的习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爱吃会吃的炎黄子孙怎么会放过这么一个可以大吃大喝的节日呢?冬至这一天,祖国大地处处飘散出不同食物的香气。

1新疆-巴里坤县

杏皮饭

新疆巴里坤县位于新疆哈密地区,是新疆的东大门。汉时属西域三十六国的“蒲类”国,清朝时被称为“镇西”,取其镇守西域之意。

冬至是镇西非常重要的节日。冬至前,当地居民会提前两天准备杏皮饭。他们提前准备好牛羊肉、萝卜,做成馅包饺子冻起来。

和好的硬面搓成条后切段,拇指按住面段,用力压扁了,接着一翻手指背将扁的面片推滚,面片就卷在一起,邢润枣核了就是杏皮。

冬至天亮前,女主人把饺子和冷冻好的杏皮子、萝卜丁、蘑菇丁、豆腐丁等放在一起烧煮。

做好后,他们会把杏皮饭送给邻居品尝,最后才到家人享用。有人把这称为“餐饮大比拼”。在冬至吃杏皮饭,是当地对春天的一种祝福,杏花是大地回春的象征。

2宁夏-银川

“头脑”

银川人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在冬至,羊肉粉汤不叫羊肉粉汤,叫另一个古怪的名字——“头脑”。银川把冬至称为“鬼节”。冬至五更时,当家的要早早的忙活起来做“头脑”。

汤有红色的辣椒,黄色的黄花菜,绿的蒜苗、香菜,白的粉块、粉条,黑的蘑菇、木耳,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香气扑鼻,让人垂涎。“头脑”做好后,要先盛一碗供起来,再给近邻端上一碗。当地人若在早上吃不下饺子,就买吊炉三尖饼子、茴香饼子泡着粉汤吃。

3陕西

“过冬”

陕西吴堡一带人民把冬至称为“过冬”。每家会在冬至前的晚上煮“羊下水”、羊骨,谓之“熬冬”。

陕北清涧县人民则以冰块溶水熬羊头,亦谓之“熬冬”。

冬至的晚上,陕北地区的人民置水碗于当院,予卜丰收。如第二天碗中之水呈凸起状,来年丰收;凹下状,来年欠收。

4河南

“捏冻耳朵”

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对冬至吃饺子的俗称。据说吃后可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会被冻掉耳朵。南阳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5山东

“蒸冬”、羊肉汤

蒸窝头

蒸饽饽

临沂、邹城、新泰等地有蒸冬的习俗。临沂用五谷杂粮面蒸窝头,邹城蒸饽饽,传说蒸冬是为了祈祷来年扬场(用木锨等农具播扬谷物、豆类等,以去掉壳、叶和尘土)时有风。民谣说:“蒸冬蒸冬,扬场有风。”古代蒸冬是为了庆贺阳至,冬至后阳生,正如杜甫诗中所写“冬至阳生春又来”。人们用糯米粉做成米丸,叫做团圆子或冬至团,以象征团圆。饽饽和蒸窝头是团圆子的演变。

现山东滕州一带称冬至为伏九。人们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图个好兆头。

6江苏-南京

鸡汤、小葱烧豆腐

南京过冬至有两样必须食品——鸡汤、豆腐。南京人冬至要吃“小葱烧豆腐”。相传该习俗从明代的刘基流传下来。明太祖定都南京后,命刘基负责营造皇城,因刘基不愿与贪官同流合污,便遭到众贪官的联名诬告,说他贪污银两。朱元璋大怒,即命刘基将账本呈上备查。刘基便于冬至这天,左手提账本,右手提一瓦罐上殿见君。朱元璋好奇地揭开瓦罐,见是满罐的小葱烧豆腐;再抬头看刘基时,见他神色庄重,一身正气,才知自己错怪了忠良。于是朱元璋自我解嘲道:“小葱烧豆腐,一清二白”。

从此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户户便吃小葱烧豆腐。其中又有“逗富”、“长旺”的寓意。

按民间说法,在冬至这天喝鸡汤可以补上一年。

“豆腐”,寓意多福。

7上海

汤圆、赤豆糯米饭

旧时上海人吃汤圆十分讲究。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上海人冬至日还有吃赤豆糯米饭的风俗。

传说,上古时候有一位共工氏,他的儿子不学无术且作恶多端,死于冬至。儿子死后还要变成疫鬼来祸害百姓。此鬼最怕赤豆了,于是百姓纷纷在冬至这一天来煮赤豆饭吃,借以来驱鬼避邪,防灾去病。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

赤豆糯米饭

8浙江-宁波台州苏州

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老宁波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宁波人习惯在做番薯汤果时加酒酿。宁波话中,酒酿也叫“浆板”,“浆”又跟宁波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

“番”和“翻”同音。对宁波人而言,冬至吃番薯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

大头菜烤年糕

宁波人在冬至早上和家人吃大头菜烤年糕。冬至节前夜,家家烤大头菜。人们把大灶的火烧旺,将大头菜洗净,削皮切块,菜叶也不浪费。把切成大块的大头菜放入镬中,后放大块年糕,放点酱油,用文火煮。人们把呼呼燃烧的柴爿盖上草灰,柴爿彻夜暗燃大头菜在镬里焐一夜,第二天一早水将烧干时,放入糖和盐,再浇入一层菜油起镬,香气四溢。

吃擂圆是台州的老传统,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与平日里吃的汤圆相比,台州人的冬至圆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且意味深长。夹一个粘满豆粉的擂圆,趁热咬上一口,香喷喷、甜滋滋、暖烘烘、软绵绵,一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除了经典的甜圆,也有很多家里喜欢咸的冬至圆,咸圆就是在糯米团里放馅,包类似猪肉、豆腐干、冬笋、香菇、红萝卜、白萝卜等细丁,可蒸可煮,鲜香多汁,另有一番滋味。

每年苏州冬至夜的“菜单”很是讲究,延续着渊远的吴地风情,形成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独特意义。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

“老苏州”们回到家,桌上摆好的“圆夜饭”不仅丰盛,更是有“意思”。无论是冷盆热炒还是鱼肉牲禽,都换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宝”(蛋饺)、“团圆”(肉圆)、“鸡”(扑扑腾),“金链条”(粉条)、“如意菜”(黄豆芽)、“吃有余”(鱼)等,形色相似,处处渗透着姑苏传统节庆的喜气和寓意。

冬酿酒是加入桂花酿造的米酒,香气宜人、甘甜爽口。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至今,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9福建-厦门

姜母鸭

厦门人对鸭可以说是情有独钟,盐鸭、酱鸭、烤鸭……冬至,厦门人吃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开始排队买姜母鸭。

10台湾

九层糕

我国台湾至今保存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九层糕祭祖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台湾人不忘自己的“根”。

九层糕

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动物,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11

6

广东-潮汕地区

冬至丸、姜薯、鸭母捻、落汤钱

潮汕地区冬节前一天,家中主妇张罗把一个大笸箩摆在矮凳上,把糯米粉末儿揉成搓成团。一家人无论大小都围坐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大的冬至丸。有些人故意搓一些大小参差不齐的,这叫“父仔公孙”丸,象征岁暮之际,一家人圆圆满满。起床之后,大人和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至丸,这样才算添了一岁。如果有家人外出未归,那么一定要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归家时,做一碗汤丸给他吃,以示一家团圆。另外,潮汕人经常留些糯米粉以待客人。客人来了,便煮甜丸敬客。

潮汕过洋者众,旧时华侨多在冬天回乡,明年春再出洋。所以留糯米粉以待亲人回乡,也是一种风俗,也取甜蜜团圆之意。冬至日一大早,家庭主妇煮好红糖汤,将丸子下锅,煮成汤丸。先盛一大钵祭祖,家里的地主爷、公婆母、司命君、井神、碓神也各用一碗甜丸祭过。然后主妇叫醒全家老少起来食汤丸。

王琳乾先生在《说说小阳春与寒冬至》说:“人们对‘食了汤丸大一岁’有两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新年长一岁;一说此语出自囚徒,因每年秋天,是杀人的季节,犯死罪的人,都在秋天处决。冬至一到,就可延至明年,所以犯人一食冬节丸,就说又多了一岁了。据旧史料所载:‘后汉盛吉为廷尉,每年至节,狱囚当断,妻夜秉烛,吉持丹笔,夫妻相对垂泣。’故前人诗有:‘执笔对之泣,哀此击中囚。’冬至一过,就封刀待秋官了。”

在潮汕地区,冬至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一家大小在这一天都会尽量赶回家中吃顿暖暖和和的团圆饭。长辈们在冬节晚餐上会说:“食丸阖家团圆,食糯米饯就有钱,食芹菜蒜有钱算也有钱劝(藏)。”

姜薯

潮汕特产,潮汕人常在元宵和冬至煮汤圆时加入姜薯。

鸭母捻

类似北方汤圆,有绿豆馅、红豆沙、芋泥、芝麻糖等馅,有的还加入橙糕、瓜册糖等做馅料。

在澄海和潮州,人们喜欢在冬至吃落汤钱。将糯米粉和成粉团,蒸熟,又将花生、芝麻炒熟压烂,与白糖粉混合成蘸料,把切成小件的糯米小团沾上蘸料就可食用。

冬至历来备受重视,《清嘉录》有“冬至大过年”之说,民间有谚语“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你的家乡亲友在进补时节吃什么?

临近期末,天气越来越冷,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好好准备考试,回家过年,与家乡美食重逢~!

图文编辑:陈晓婷

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凤凰网、中国食品科技网等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北京现在好点的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taishizx.com/xtfc/353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