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自基本均衡发展市创成以来,持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截至年底,新泰市小学、初中年巩固率分别达到%、99%,义务教育段校际间差异系数达到小学0.、初中0.,城乡、乡镇、学校之间差异逐步缩小。下一步,严格按照创建标准,着力增投入、补短板、促优质,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创建成功。
高位推动,做实“三项”保障组织保障。构建起市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支持的创建工作机制,建立部门、乡镇街道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政策保障。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我市“十三五”规划,出台《新泰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实行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向偏远地区、山区、库区倾斜,向薄弱乡镇和学校倾斜,向农村新型社区集中的“三倾斜、一集中”政策,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经费保障。把创建工作作为政府投入的重点领域,市财政计划两年内投资6.7亿元专项用于创建工作。同时,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教育部门自筹一部分、乡镇街道配套一部分、对上争取一部分的办法,全力满足创建工作需要。
城乡统筹,实施“三项”工程实施解决“大班额”工程。坚持城镇解决“大班额”、农村“全面改薄”双线作战,投资5.6亿元,实施青云小学、金岭湖学校等17处项目建设,建成后新增教学班个,学位个,实现城乡相当的标准班教学;农村学校“一校一策”再投入、再完善、再提升。
实施师资培强工程。制定《新泰市教师招聘管理办法(试行)》,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尤其是加大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的补充;继续推行城镇教师到农村偏远学校支教,今年安排35名校长和名教师交流轮岗,优化学科教学和农村师资结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递进培养”工程,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实施条件装备提升工程。建立教育教学装备平衡机制,加大信息技术、实验室、音体美卫器材、课桌凳、图书等设备设施配备力度,打造条件标准化升级版。
质量为本,落实“三项”任务立德树人。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落实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家校共育等德育机制,搭建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一校一品”培育校园特色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品质学校。
深化教改。按照小学抓养成、打基础,初中抓“双基”、求提升的要求,“严细实恒”抓实常规管理、抓准质量监测,抓活教研教改。大力推行“”高效课堂,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等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教学融合,推进体卫艺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规范办学。严格遵循办学基本规范,落实国家和省课程方案,严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家庭作业量;重检查,强监管,杜绝乱定教辅资料、乱设重点班、乱补课等现象,保证减负、提质、增效。对留守儿童、特殊儿童、随迁子女,落实关爱帮扶措施,保障教育公平。
长效推进,健全工作机制压实责任。坚持以工程的办法推进创建工作,将所有创建任务分解成具体项目,建立工作配档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严格标准。对照评估标准,摸清底子、拉出单子、建立台账,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创建工作无遗漏、无死角、全覆盖。
强化考核。建立创建督导评估机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观考核,像抓项目建设一样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考核,并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推进会等形式,强推猛促,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