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王蓬波林鹏见习记者王雁彬新泰报道
西晋文学家潘岳作《家风诗》中写到“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这是家风一词在历史上,最早出现于文学作品中的一次。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组成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风正了,社会才能清,国家才能宁,民族才能兴。
年,新泰市一个新社区开始投资建设,随着几栋小高层逐步建成,新泰市新甫街道前上庄村这个在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村逐步进入人们视野。年,乘着全国上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浪潮,前上庄村集体投资多万元,新建银杏文化馆、崇文馆、党建馆、城市书屋各一处,这些围绕文化传承的新项目如同雨后春笋,生机勃勃,快速生长,很快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其中最令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感慨的是前上庄村世代传承的“家风”“村风”,以及与之相互衬映“党风”。
在前上庄村,有一棵茂盛了千余年的“老树”,“老树”下面有一位“老书记”。这位“老书记”就是如今的前上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功超。21年前,尚且年轻的王功超接过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那时候的前上庄村,没有产业经济来源,欠着多万的外债,班子成员都心灰意冷,内部矛盾重重,村“两委”成员见到这样一位年轻的新书记也都不服气。面对这样的村子,王功超的家人强烈反对他上任村党支部书记,但王功超一咬牙一跺脚,还是走马上任了,他相信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不会让他失望。
“我当时就认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思路决定出路。”王功超打开话匣子跟记者聊起了当时刚上任时的故事。朴实的话语仿佛把记者带回到了年,一个固执的年轻人毅然决然地接过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他坚定的认为,没有落后的村子,只有落后的思想,要想改变村子,就必须解放思想,建强党支部。
在那个村“两委”成员都开不出工资,百姓生活更是十分艰苦的时刻,王功超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着班子成员聚集在村里的千年银杏树下,在“老树”的见证下许下了承诺:“绝不能再让乡亲们苦下去,一定要带领他们过上幸福生活。”同样是在这棵“老树”下,王功超还拍着胸脯跟大家说道:“总有一天,我要带领着大家搬到楼房里去办公。”
“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树下许诺呢,除了这棵树是我们村子的标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在我们村子这片土地上生长了上千年,但是到现在为止树体完好,枝叶繁茂。虽然来摘银杏果和银杏叶的人很多,但大家都不去伤害它的枝干,而且自发地去保护它、灌溉它。这说明这片土地上的人骨子里是淳朴的,知恩图报的,而且是团结的。”王功超骄傲地说道。
后来,村“两委”的成员渐渐放下芥蒂,开始敞开胸怀全力支持王功超的工作,班子的风气逐渐转正,工作一步步开展起来。
说干就干,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能让村“两委”干部能开得出工资,王功超以个人名义贷款20万元,建起了村集体企业纯净水厂,村子里赚得了“第一桶金”,“无钱办事”的难题解决了,也给班子成员树立了信心。
事实证明,王功超的眼光是正确的,“老树”下的这群人没有辜负王功超的信任。前上庄村过去的落后,归根结底病根在于“思想落后”,没有正确的组织引领。王功超上任后,多年来,始终把党支部自身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紧紧围绕村级工作,注重加强沟通,村内大小事务都是共同商议,坚决杜绝一言堂,每项工程都由村集体来实施,每项福利政策都是一视同仁,党支部成员紧密配合、相互协作,拧成一股绳,形成工作合力,党支部越建越强。
王功超的工作,逐步为他赢得了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6届,到今天整整21年,前上庄村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书记”。同时,前上庄村先后制定出台《村干部坐班制》《早会制》等制度,明确了村“两委”班子分工,实现了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各项工作步入了规范化。
“以他的头脑和见识,如果不干村支书,做点买卖为自己赚钱,早就成大‘富豪’了,但这21年了,他把一切都奉献给了前上庄村。”前上庄村“两委”成员、妇女主任任传香这样说道。
从年到今天的这20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年。国内各行各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无数雄心勃勃的年轻人背上行囊,前往大城市寻找机会,成就事业,其中不乏很多人都在这段时间里功成名就,飞黄腾达。在当年,王功超作为一个胸怀抱负的年轻人,也曾想过要走出去,看一看祖国大好河山,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闯荡一番。但最终,王功超还是选择了留了下来,像一棵老树一般,扎根在了前上庄村。
老银杏树教会了前上庄人要懂得扎根奉献,于是,王功超在这里扎了根,村“两委”许多成员也都像是扎了根。这20年也理所当然成了前上庄村飞速发展的20年。
年,王功超召集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会议研究决定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增加土地收益,先后与青云驾校、珠峰酒业等多家企业签订土地使用协议,安置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多万元;年,成立物业公司为驻地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先后承接青云驾校、酒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村集体收入30多万元;年,王功超牵头联系成立苗木花卉合作社,带头流转土地亩,集体经营种植绿化苗木40万株,到目前为止村集体流转农户土地0余亩,年经营收入超过万元;年,开始投资建设前上庄社区,截至目前已建成7栋多层,5栋高层,入住户;年至今投资多万元,建成含个摊位、75间门头房的市内交易场所及商业街,解决多人的就业,吸引广大客户入住交易,预计可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余万元;年村集体投资多万元,新建银杏文化馆、崇文馆、党建馆、城市书屋各一处,截至目前基建工程装修已经全面完成年底投入使用。如今,投资多万建设的仿古小吃一条街,已初具规模,争取年底前建成,使“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在前上庄再现。
王功超终于兑现了他的诺言,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村委也搬上了整洁漂亮的小楼。
历史的车轮浩浩荡荡向前,回首看去,前上庄村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扎根群众、信念坚定、朴实无华、求真务实、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多与少取、甘于奉献”的银杏精神如今正印在银杏文化馆最显眼的位置,这既是前上庄村家风、村风的精神源头,也为前上庄村党支部作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组织引领强,群众人心齐,基层焉能不发展。
立足当下,放眼望去,前上庄村“老树”与“老书记”的故事远远没有讲完,王功超还打算着在村里建个9层老年公寓;还想扩大苗木合作社规模,流转土地0亩,打造上庄西瓜基地;以及打造50亩的农耕产业园,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老书记”不老,他依然在勇担重任、阔步前行。
7月11日晚,天气预报预报新泰市会有一场大雨,前上庄社区13楼后河道管道太细,很容易被泥土堵住。想到这里,王功超带领着村两委成员,再次扛起了铁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