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明代初期设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司。清朝初年,设置山东省,“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称。
泰安,取“国泰民安”之意。古为岱岳镇。北宋年间,太祖下诏,迁乾封县县址和封禅中心于岱岳镇。金置泰安军,取“泰山安四海皆安”,即“国泰民安”之意。泰安之名首见。年济南沦陷,曾作为省会。年改为地级市。
泰安市市名由来泰安因泰山而得名。金天会十四年(年)以泰山郡腹地置泰安军,“泰安”之名始此,取“泰山安四海”之意。年3月,设地级泰安市。
年5月设泰山区,因境内泰山而得名。
岱岳区因境内泰山而得名。泰山古时亦称岱岳。
西晋泰始年间,大臣羊祜表奏晋武帝,取新甫山(境内山名)、泰山首字为县名。年成立新泰市。
肥城因周封肥子国而得名。年9月撤县建市,称肥城市。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年)于宁山之南置县,故名宁阳。
东平,古称东原。《尚书禹贡》载:大野既潴,东原底平。东原底平是为东平得名之始。
肥城的小伙伴,现在知道咱大肥城是怎么来的了么?转发出去,让朋友们也学习学习长长知识吧!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