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泰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环保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创新实施“环保+”工程,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和扶贫开发,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生态友好的新路子。年,全市实现脱贫1.73万人,退出省级贫困村12个,分别占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67.5%,省级贫困村的37.5%。
高效发展绿色农业。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企业+贫困户”“园区+贫困户”模式,引导镇村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蔬菜、生态畜牧、有机茶叶等一批绿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目前,全市建有现代农业园区72个、农业龙头企业家、特色专业村个。其中,2万亩的泰茶“良心谷”生态示范园覆盖3个乡镇,带动周边群众年均增收元,帮扶9个村户名贫困群众致富;3.2万亩的羊流牡丹产业园辐射33个村,带动户名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创新实施电子商务。着眼于减少贫困户农特产品中间流通环节,制定实施《新泰市电商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借助新泰市创新运作的“买卖提”农村电商模式,通过培训孵化、代销服务、吸纳就业、爱心帮扶四个渠道,实施电商培训人,开设网店家,扶贫人,带动贫困群众人均月增收元。
大力建设光伏产业。抢抓新泰市中德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和入选国家第二批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机遇,利用12万亩采煤沉陷区,创新实施“光伏+沉陷区+农业”融合发展模式,总投资亿元,建设总装机容量万千瓦的光伏电站,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大棚8万亩,带动9个乡镇名贫困群众脱贫。利用村集体和贫困户屋顶、庭院,建成18处分布式光伏电站,带动贫困户户人脱贫,实现了村集体和贫困户“双增收”。
积极培育生态旅游。充分发挥新泰市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古村落等资源优势,深入发掘贫困村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培育农事体验、休闲采摘、乡村旅游等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目前,全市建成龙廷镇掌平洼、上豹峪等特色景观旅游村27个,农家乐、林家乐余家,帮扶户贫困群众增收。
□通讯员肖根法唐国报道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