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新泰特产
新泰美景
新泰生活
新泰房产
新泰医院
新泰新闻

泰谢玉冰西游记在泰国的传播

本文载于CSSCI来源期刊

《国际汉学》年02期

作者:[泰]谢玉冰(CharassriJiraphas)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副教授

《西游记》在泰国的

传播、再现与衍生

一位僧人与三个护卫石猴、土怪(猪)和水怪往西天取经的故事题材,泰国人早在19世纪90年代就以闽南语音译“Sai-you”之名普遍流传。通常来说,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对泰国的影响最为广泛,《西游记》应该排行第二。不过,如以传播和影响的独特性来看,《三国演义》却没有《西游记》故事在泰国传播得更“淳朴地道”。《西游记》在泰国的传播途径除了泰译本和改写本及连环图画本以外,中国、香港地区、日本的各版本影视作品只要一公映,也很快就能在泰国看到泰语版本。泰国庙宇里的《西游》图画故事不算非常普遍,但也不能说稀少。尤其让人惊奇的就是《西游》故事里的虚拟人物--齐天大圣却在泰国以鲜活的形象深深扎根。在中国已有崇拜“大圣爷”的情形,在泰国香火更旺。《西游记》在泰国人的理念中,从阅读、视听、信仰及艺术欣赏等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其影子。由于该经典文学作品在泰国流传与接受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各种传播方式和表现中呈现出被泰国社会容纳并打上当地烙印的独特特点。

《西游记》;泰国传播;乃鼎《西游》(Sai-you);泰语版《西游》影视;孙悟空崇拜

引言

关于《西游记》在泰国的传播,笔者曾于年撰写名为《西游记在泰国的研究》的硕士论文,从那时就开始考察、搜集及研究。至年按照原先掌握和研究的线索,再次补充和整理。从19世纪末至今该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在泰国的几条线索不断发展与衍生,其中主要有三大传播途径:文本、影视、信仰。或从欣赏故事的知觉(感觉)角度归类,可分为阅读、视听与心触。《西游记》能让泰国人从不同角度接受,既是种“异而鲜”,又是种“鲜而异”的情形。玄奥奇异的故事情节使大众不断地把它在不同媒介里一再重现,同时,在不同媒介广泛地传播过程中有它特殊的再现和衍生的一面。影响泰国社会的三条途径各有显著奇特之处,值得探索研究。

文本的传播

1、三种泰译“范本”——《西游》

1)最早发行的乃鼎译本——《西游》(Sai-you)

库陆撒巴版《西游》封面

库陆撒巴版《西游》扉页

泰国在19世纪末已有《西游记》泰语版本。起初的译本以闽南语系的发音译为《Sai-you》(西游??????),由当时的私立出版公司索蓬披帕塔纳功(??????????????)敬请泰国华人乃鼎(???????)翻译并出版。乃鼎泰译《西游》在泰国传播时间早,自从发行以后,在一个世纪中一直没有其他完整的译本出现和相比。而由于中国古典文学在曼谷王朝开国以来一直深受国家的重视,“中国学”的泰国群众基础广、影响范围大,一直以来当局都在支持与推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使乃鼎泰译《西游》不断地再版。从19世纪末首次发行后,一个多世纪以来正式再版的版次就有好几个。20世纪初的再版是-年连续四年,由原来的出版公司索蓬披帕塔纳功每年出版一册,全书分四册。时隔将近60年后,年泰国教育部的部属单位库陆撒巴出版社(?????????????????)将曾经译成泰语的三十五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统一整理、润饰并再次发行,乃鼎的《西游》也被列为其中之一。库陆撒巴版的《西游》共分为八册,每册书前有介绍故事中人物的图片。库陆撒巴出版社出的《西游》泰译版也就是乃鼎译的版本是泰国流传最久、最有价值,最值得保存的版本。在该版本快绝版的时候,21世纪又有几家私立出版公司将它重印再次出版。先是年习班雅出版社(??????????????????)和柯西出版社(???????????????)同一年先后发行,接着是年尚珊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柯西出版社版本

《西游》的封面

尚珊图书公司版本

《西游》的封面

乃鼎《西游》在翻译上有减、改、增、并、缩等译法,其中韵文部分大都被删减,仅保留一些与故事情节结合紧密而不能删掉的部分,使用“简述”或“简编”的译法处理。另外,还重新排列了故事前段的内容,即将百回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讲述前段的孙悟空出生与大闹天宫至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内容(第1-7回);接着第二部分讲述唐三藏取经缘由(唐太宗入冥以及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原因),也就是原文第8-12回;第三个部分才照原文第13-回展开,也就是唐三藏和徒弟三人去西天取经的蒙难过程直至取经的结局。乃鼎《西游》在翻译的文笔上不太重用泰语的惯用词与标准句型,通常书面和口头语混合泛用,还完全使用泰国人不熟悉的闽南语系音译专有名词,在发现有些词语不好解释时,有时直接音译或跨越整段内容。除此之外,因为泰语不常用标点符号,要靠不同标准的空格理解句子的意义,老版本的《西游》却经常出现空格不当,给读者带来阅读不顺畅的问题。不过,目前流行的习班雅出版社、柯西出版社及尚珊图书公司版本纠正了这些问题,并把库陆撒巴版八册融合一起精编并分成两册发行,译文与最早发行的版本几乎没有很大改变,只是有的保留了原有图片,有的没有保留。经过现代印刷技术和彩色封面设计的烘托,提高了该译文价值,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产生了很好的作用。

乃鼎泰译《西游》版本为何不断地在不同时代再现、重生,且多数普通读者对该译本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原因有几点:

一、可能是高温气候和小虫干扰的成长环境使多数泰国人没有养成耐心阅读长篇图书的好习惯,不过,对中国古典文学译本感兴趣的读者圈来说,反而特别看重它们的生存。中国古典文学早先是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召集和组织宫廷里的中泰学者和翻译家将多种作品译成泰文,并开始流行,一个时代接着一个时代,成为一种传统,慢慢地变成早期泰国印刷品如图书和报纸的主流题材。从最开始的宫廷任务,逐渐演变成私人图书机构自愿承担。其实,出版是种行业,应该讲究效益,不过据考察,无论多少次出版中国古典文学泰译版本,不管是国家或私人出版机构,都不完全考虑经费的问题,每次出版量最多也不会超过2,套,且销售时间很长。在书中前言或序论里表明,保持古书的寿命是不少出版公司的一条准则,另外,也是为了新一代读者能有机会阅读和欣赏价值高的译作。这种保留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流传的初衷一直以来都是一种传统。

二、早期(年)或晚期(20-21世纪间)发行的乃鼎《西游》译本,往往也保留一个好传统,通常出版公司会在书前介绍成书原因或出版印刷该套书的来龙去脉。《西游》库陆撒巴版介绍了总汇三十五种中国古典文学泰译版的缘由并介绍各种古典文学作品在泰国的发行时间。晚期发行的版本如尚珊图书出版公司版增加了泰国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对《西游记》的相关研究,如唐僧在中国历史和佛教中的地位及功劳、《西游记》在中国现当代社会中的理解程度和对中国小说的影响等。另一方面,也介绍了《西游记》在泰国流传的几个版本。书中也把早期库陆撒巴版总汇中国古典小说在泰国的流传版本情形作了介绍。这两点已证明泰国读者对《西游记》不仅是表层的欣赏与学习,其兴趣也扩展到专业学术一层,有专家以泰国观点分析和评论,使该文学作品在泰国的流传拓展到一定深度。

2)精品泰译——《西游记——向西天取经》

除了乃鼎《西游》,年出现了博达普墨盎(?.??????????????)译本:《西游记——向西天取经》(??????????????????????????????????????),由《材雅铺》(??????????????)月刊刊载。仔细看来,该译本也能作为具有价值的泰译本。从翻译文笔探讨,译者博达普墨盎主要把翻译精力投入到如何能让泰国人理解各段故事情节,还要理解《西游记》中出现的文化、历史、宗教哲学观点及背景等细节。在原文出现的专有名词虽与乃鼎一样用方言音译,不过通常还用括号直译原词。在保留翻译的诗体部分,一方面用方言音译,同时用括弧保留中文原文,一方面再用泰文解释,全诗译完又有全诗意义的总结。有些专有名词若能与印度梵文和巴利文对比,就照用泰国人熟悉的梵文和巴利文翻译和解释,甚至在解释的时候有时还使用英语。有时为了解释故事中的某种事物或人物是什么情况或什么人,几乎花了一两页说明。该版本穿插与乃鼎版本不同的图片。因为用词很讲究,文笔顺畅,按连载方式发行,每段结局都能吸引读者再续读下一段的情节,可惜该版本的流传不甚广泛,知道的人非常少。最让人失望的一点就是第一次刊载的前言中明明介绍说,该版本的全文曾经出版过一次,而《材雅铺》出版公司——泰瓦他那帕逆(?????????????)只刊载第1-11回就停止,原因不明,而从来没有谁提出发现博达普墨盎全译文。在《材雅铺》刊载仅11回的《西游记——向西天取经》泰译本原在泰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目前已经不全。

3)忠实原文的版本---威瓦·帕查隆威《西游》:21世纪新出炉泰译版《西游记》

泰文范本《西游记》,是早期的乃鼎泰译《西游》,它独自传播时间长(超过百年),影响了其他各种版本,同时也使人们一直沿用该版本所音译的专有名词,可以说泰国读者已习惯《西游记》故事闽南语的人物、地名。时间推进一百多年,早期移民泰国的华人已慢慢地融入泰国社会,精通中国语言文化者越来越少。泰国“华人文化”正在处于生存危机中。当人们已对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中难度较大的《西游记》快绝望时,出乎意料的是,年3月泰国的一个佛教宣传机构坛玛撒巴部署的出版公司(???????????????????????)将威瓦·帕查隆威(??????????????????????,现今已80来岁)最新的中国古典文学译作《西游记》印行出版。这位老先生对于传播中国古典文学贡献很大,《西游记》新泰译版本出炉之前,他曾经翻译过《三国演义》、《列国志》、《西汉》、《封神演义》、《红楼梦》等。

21世纪新出炉泰译版《西游记》

笔者因为年刚拿到该版本,尚未深入研究,粗略翻阅并与原文对比后总结了该译本的特点如下:一、该译本应该算是目前泰国最详细且完整的百回版本。译者将百回《西游记》几乎每句都翻译出来。二、19至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翻译大都不会翻译诗体,该版本却将所出现的诗体一一译出,并按原文风格,每一诗体大都齐行排列。三、按照翻译方法评论,可看出该版本是传统译法,即译者尽可能保持原文风格,一句一句翻译,常常没有忠实泰语语法,反而特别重视与原文词句排列对等地翻译。四、此外,特别重要的一点还在于,除了重要人物沿用乃鼎译本的音译,威瓦·帕查隆威将专有名词用普通话的发音予以翻译。

该套译本命名较长,把“西”、“游”和“记”三个字个字意义区分并排列翻译成为“???????????????????????????”。全书共有四册,回《西游记》中,分为第一册(1-25回)、第二册(26-50回)、第三册(52-75回)、第4册(76-回)。因泰国印刷行业不景气,该译本第一版的印刷量才一千套,目前一般书店难买到。

2、其他传播《西游》、反映泰国社会文化的代表文本

虽说乃鼎《西游》在翻译上不完全忠实原文,不过百回故事主要题材也都保留了,在21世纪新版《西游记》出现之前,长期以来一直是唯一的《西游记》泰译全译本。除了以上介绍的三个重要版本,还发现其他相关版本,较特殊是;开玛南达《西游记——远途之旅》和傍譬《西游》。笔者的硕士论文:《西游记在泰国的研究》曾经把这两种归纳为节译本和选译本,因为当初研究时把各种作品与百回原文大略对比,忽略了它们的写作背景。这几年重新审视,同时再次询问相关人士,最终可认定,这两套作品是受“乃鼎《西游》”或泰国“传统译本”的启发和影响,并不是直接照中文版本翻译,或者说它们不是“翻译型”而是“改编型”的版本。如果确认《西游记——远途之旅》和傍譬的《西游》是依原有泰译版脱壳而来,那么可以肯定《西游记》书面传播已经给泰国读者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两套作品是《西游记》泰译版在泰国衍生的代表作,同时恰好体现和反映了泰国的文化和社会观。以下逐一介绍。

1)反映泰国社会文化观的傍譬《西游》

傍譬(?.??????)《西游》是由Odian出版公司于年出版。此套书分为两册,内有泰国画家绘制的十五幅故事插图。该版本完全以泰国人讲故事的方式编写,主要的专有名词依据乃鼎《西游》的音译法。如与原文百回对照,此版本选择了回的内容重新编排成84节,其中省略的部分有:第33-35回﹑第43回﹑第55回﹑第62-67回﹑第80-86回以及第91-92回。在分合情节上,有的把原文一回分成了1-6节,有的把原文1-6回缩成一节。总体情节分析明显看出,几个故事人物中,作者更突出猪八戒的情节,尤其把猪八戒描写成好色之徒来讽刺泰国社会有些男性的行为。擅用泰国口语描写三个兄弟之间的对话,用词通俗、简洁、地道,风格诙谐有趣,使读者感到正在听泰国人讲泰国的故事一般。可以说该版本经过改编后完全逃出原文的风格并创造出本地化的新作品。

傍譬《西游》版本在60-70年代发行,很少泰国人知道此版本,再说它的传播范围也不广泛,目前只保存在泰国国立法政大学图书馆,其他重要图书馆没有出现。该版本到底是因为改编幅度过大,把《西游记》的原有价值颠覆了,或者是因为更换主配角的地位,所以影响了它的传播,还是因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泰国的传播形式主要是较为规范、典雅的类型,有关佛教的故事改编成猪八戒的好色所以没有那么受欢迎,该问题有待单独思考、研究。

2)反映泰国宗教观的开玛南达:《西游记——远途之旅》

《西游记——远途之旅》旧版的封面

另一以《西游记》题材作为改写本的《西游记——远途之旅》(?????????????“??????”),确实与傍譬《西游》写作风格处于两个极端。一本是写人间表层,一本是写人间里层。《西游记》故事流传起点是以儒为根本,道为内容,佛为形式的故事,一到流传终点文化背景是虔诚信仰佛教的接受者泰国,自然而然“三教合为一体”终于被泰国佛教徒“佛教化”。泰国可是佛教虔诚甚旺之地,泰国人不必经常到寺庙或每天念佛经,仅要在居所里供奉佛位,摆几本佛经,大都认为也会阖家幸福、人人安详平和。当《西游记》传入到泰国,不少泰国佛教徒也认为《西游记》是一部佛教小说,不买它的故事而买它含有的佛法奥妙,同时他们还崇拜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佛教徒——唐僧为学佛取经万里行,唐僧的来历及他取经后对“解经”、“译经”和“传经”的贡献,在泰国图书馆或书店都能找到这类书。

年泰国克里泰出版公司(??????????????)出版了一本《西游记——远途之旅》(由“实习和实行佛法基金会”——?????????????????????????????????????????印行),书中将《西游记》故事演绎得超凡人间,故事中的每个重要情节所描绘的每一题材、每一细节,包括人名、神怪名、地名以及各种物品名(如食品、武器等),还包括故事人物的种种行为,被一节一节穿梭为一条需要一一解开(解答)的“谜语”,而这些谜语全以佛教观点如何看待人间常情来揭破(解析)。该版本的每一章的前头,编者先概述故事情节,然后补一段对话,由“具体”(???)和“抽象”(???)两个徒弟引话对答,而由“我”(????)(作为看透人间者)解答谜语。书后面还把故事中发现的谜语整编成小辞典。以这样机智、深奥的话语成品,当然不是普通的百姓能随便随心编成。这个版本确实是位法名叫开玛南达(?????????)的僧人所编的。该版本刚开始时,仅流传在小范围读者圈内,后来流传的范围越来越广。自从年发行以后,该书就陆续再版近十五次。和年在不同出版公司出版时,仍沿用原名---《西游记——远途之旅》,年版封面题名改为《西游——智慧猿猴》(???????????????)(由批牟刊出版社?????????????????出版)。书中几乎每一章都附有插图,以表现该章的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一、多次发行中有几次没有署名,只保留发行者某些泰国佛教机构。二、除了开玛南达《西游记——远途之旅》和《西游——智慧猿猴》之外,年又出现从佛教观点解析的版本叫《西游——佛境界旅途》(????????????????????????????),由名叫禅·翁撒达亚农(???????????????)的编者编成。该版本应该是对开玛南达版本的再梳理,主要的故事梗概和图片大都与开玛南达版一致,只不过删掉了师徒问答的编写形式。

泰国人对《三国演义》有个流行说法是“读三篇《三国》的读者不能交流”,意思是说《三国》的内涵并不在于简单的娱乐,而是本万能智慧书,尤其如何用人、经商谋略等。如果读的越深,人就越聪明直至旁人不能交往。那么,笔者认为对《西游记》的泰国读者应该有这样说法:“光读三遍乃鼎《西游》,还不甚明了,读一遍乃鼎《西游》再读三遍开玛南达的《西游记——远途之旅》者,甚能交流。”开玛南达是主要从泰国佛教的角度来解读《西游记》的编译者和研究者,甚至是唯一对《西游记》做深入研究的泰国人。他的编写和研究使得《西游记》在泰国再不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

3、推动泰国读者熟悉《西游记》的浓缩本——《西游故事》

比雅达·瓦那南的《西游故事》

在出版的几本泰语版《西游记》中,最为浓缩的版本是《西游故事》(????????????????),由苏威力亚珊出版社(???????????????????????)印行,儿童社团(????????)组织出版。年和年该书由同一社团出版过两次。编者是泰国儿童文学女作者比雅达·瓦那南(??????????????)。比雅达从百回《西游记》中挑出数十回组合成十八节内容,她取的泰文分题名(译成中文后)依次是:西游记的来历、唐三藏、行者、如来佛的旨意、向西天路取经、人参果、黄袍奎星、乌鸡国、西梁孀妇、祭塞国和朱紫国、比丘国、女妖天神的女子、凤仙郡、假佛、冠大宽富翁、到西天、最后羯磨。书中还从中国大陆、香港出版过的不同连环图画版中采用了不少插图(合计十三张):唐三藏、猴悟空、猪悟能、沙悟净、行者战白骨精、行者打白骨精、行者飞天行、唐僧和三徒弟向西天、行师弟恭拜假如来、妖精化为母女瞎骗唐僧等。比雅达以作者自己给众人讲故事的写作风格简单介绍故事,文笔简单易懂,选题和组配内容前后联系紧密。泰国读者不但从中粗略地了解整个故事梗概,还可以从该版本找到儿童幻想故事的乐趣。

4、儿童版本《西游记》

南美出版公司推行

“美猴王专辑”的泰译版

连环图画本或儿童版本形式泰语版《西游记》出版传播高峰是在20世纪末直至当代时期。该传播方式较早是由泰国唐人街耀华力路上一家专门推广中国文化书籍的南美公司推行,当时南美公司(????????????????)出版的几套《西游记》连环图画有的是直接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引进,也有公司本身请人译成泰文。南美出版公司发行的《西游记》系列最早是由代理商方式发行,其中一种是年香港海峰出版社出版的《西游--美猴王专集》(?????????????????????)。该版本是彩色连环画,原书共有34册,但是被选译和出版的有17册:“行者”出世;“行者”大闹天宫;“行者”归正;大闹黑风山;猪八戒做女婿;流沙河收沙僧;偷吃人参果;巧斗黄袍怪;莲花洞;智降狮猁王;勇抢红孩儿;变法斗三仙;大战通天河;勇斗青牛精;真假悟空;劝善施雨及取回真经。每册的改编者和绘画者大都不是一人,且未记录译者。翻译文笔依照原文风格,用词简单明了,不过因为价钱高昂,所以流行不甚广泛。

另一种是波·摆迈(?.?????)翻译的《西游》,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罗浪编写。泰国南美公司引进发行。中国原版共40册,选译32册,其中没选译8册有:唐僧出世(第3册);惩猪八戒(第10册);黑水山(第17册);解阳山(第21册);驼罗庄(第27册);灭法国(第33册);凤仙郡(第25册)及灵山除寇(第39册)。书中每册配多幅黑白图画。该版连环画共出版过两次,第一版在年前后,第二版的封底仅记录了册数(32册)和该册的题目,而没有记录确切的出版时间。除了泰译本连环画以外,同时还引进香港原版的英文连环画本“MonkeySubduesTheWhite-BoneDemon”,由HsuKwang-jung和PanTsai-Ying改写,ChangHung-tsan绘画。上世纪末其他出版社如阴阳出版社也在年开始引进台湾出版的《西游记三十八变》(台湾时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出版),由台湾漫画著名家蔡志忠绘画。此书由泰国人丘迪才(???????)与卡内(????)翻译,全书共分为两册。

南美公司是华人创办的公司,早年是泰国推广中国文化图书的最大的支持者,不过,在更换了新一代经理后,便转向翻译西方图书。跟着时代的变化,20世纪末汉语热兴起,推广中文书的公司越来越多,中、泰合作经营的汉语图书公司也增多,但是大都以发行汉语教学书籍为主。这时日本公司纪伊国屋在曼谷市中心也开设书店,大量引进东亚图书和一些西文书籍,除了日本,还有中国大陆、港台和新加坡书籍。其中《西游记》的中、英文版本也引进了很多,但没有专门发行《西游记》的泰译本。这家书店其实主要传播的对象是以居住在泰国的外国人为主,在传播中国文学经典上并没有达到语言文化的互际化,只是种语言文化单向的推广。虽然在当地推广,但并没有与当地语言文化互动。该书店与南美公司对《西游记》的推广差别就是,尽管是在泰国出现,并不能说是在泰国当地传播语言文化。所以不是泰国传播《西游记》的重要途径。

汉译泰的图画本在21世纪初(年以来)特别盛行,几乎每年都连续发行一本不同的《西游》绘画版。由南美公司出版的,有《西游记绘画版》(甘亚拉?????????????????????译者翻译)、《西游》(诗拉威?????????????????????和塔尼塔???????????????翻译,全书共二十册)等。其他已发行的泰译版本还有,年AthenBooks出版的《西游》、年曼谷AmarinComics的《西游》(全书四册)、BangkokBooks出版的《西游——西天神奇》(???????????????????????????)(全书三册)和年NationEdutainment公司出版的《GoGoGo西游》(全书共七册)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版界重视版权的时代,泰国大小、新旧出版公司从年开始创作自己的《西游记》图画书,即由泰国画家和儿童作家自己编写《西游记》连环图画本。如年一年就有两家出版公司编辑两种《西游》连环图画版,即SkyBooks出版公司和SiamIntermultimedia出版公司。紧接着第二年(年),Thatkanit出版社出版也出版了九册一套的《西游》,随后的年SiamInterMultimedia出版社也出版了六册一套的《猴王——西游》(?????????????????????)。以上均由泰国人自己编绘出版。

视听的传播(影视媒体)

《西游记》在泰国传播过程中,除了通过文本翻译形式进行传播外,还出现了泰国华人圈喜爱的戏剧和泰国当地播放的电影和电视剧。《西游记》以戏剧推广的范围大都在华人圈内,而早期都以潮州、客家或福建等方言进行宣传。虽然这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后来也传授给当地人,慢慢地以中、泰两种语言互动传播,不过《西游记》泰语版本的戏剧就算曾有,也没有记录不易查考,本文所以只能对电影和电视方面加以介绍。《西游记》电影进入泰国比电视早。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所拍的电影《西游记》大概20世纪60-70年代间在泰国放映,是泰国人第一次用视觉接触《西游记》故事的起点。可以说,让大众泰国人(华人圈外)广泛知道《西游记》的故事也就是港版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所拍的《西游记》。年从笔者关于泰国人如何熟知《西游记》故事的调查问卷看到,大部分泰国人首先是借由电影传播方式得知《西游记》故事,其次是教科书和儿童漫画等。泰国观众对《西游记》印象深刻的内容按循序是《芭蕉扇》(当时的泰国观众针对铁扇公主故事情节的称呼)《盘丝洞》《大闹天宫》等,三者恰好都来自当年在泰国放映的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拍摄的《西游记》片段:《大闹天宫》《盘丝洞》《铁扇公主》《女儿国》《白骨精》等。

当时电影艺术和拍摄技术不是很发达,像印度《马哈珀罗多》和《罗摩衍那》在泰国也深受欢迎一样,《西游记》电影由于情节与佛教有关,故事里的神奇科幻,人物的灵活,一经在泰国播放,不但受到泰国华人欢迎,还受到全泰国的喜爱和接受。支配泰国人喜爱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当地电影院的配音员经常穿插泰语口语、谐趣横生使人们对电影内容添加了更大乐趣。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所拍的《西游记》影片一直受到泰国人的欢迎,虽然时过二十余年,不少泰国人仍把它们当做珍藏品,在耀华力路上还能找到。在中、泰建交那年(),泰国StarFilmBangkok还专门拍摄了名叫《哈努曼大战孙悟空》的关于中泰神猴交战的电影。这部电影特别吸引了当时的泰国观众,因为哈努曼在泰国的心目中是个武力超强,轻轻一跳就能跨越楞伽城,只要念咒语身体即变成巨山,在打哈欠的时候就会将星星从口里吐出来的神猴,他是拉玛王的最强士兵。而孙悟空的威力不比哈努曼差,由同样伟大的两者武力交战,对泰国人来说肯定比《拉玛坚》(印度《罗摩衍那》的泰文改编本)中黑白猴之间的战斗更有吸引力。这部电影跟《西游记》许多情节差不多,那里不是观音菩萨来调节,就有其他神仙来解难,这里因为战场在泰国,最后需由泰国人熟悉的湿婆神来调节,使中泰两位神猴握手和好,代表中泰一家亲的意思。年后,中泰好动、固执、调皮的两位猴将再也没有交战过(类似这部电影也没有再拍了,后来泰国只拍了一部哈努曼那与日本奥特曼斗战的电影)。

电视版泰语《西游记》跟电影的时间差大概为十年,原因不仅是《西游记》由电视播放的历史稍微晚些,还因为电视这种娱乐方式在20世纪70年代才慢慢在泰国流行,之前并不是家家都有电视。《西游记》连续剧初现泰国是年日本版电视连续剧《西游》(由界正章扮演孙悟空、夏目雅子扮演三藏法师、西田敏行扮演猪八戒及岸部四部扮演沙悟净);第二次是年港版《西游记》(由张卫健扮演“行者”,江华扮演唐僧,李耀祥扮演猪八戒,麦长青扮演沙和尚),这次播放张卫健版《西游记》让泰国观众大大享受了故事的趣味;第三次是年版《西游记(第二部)》(由陈浩民扮演“行者”,其他角色的扮演者和第一部一样,外景取自中国大陆);第四次是年版《西游记》(曹勇扮演行者,李汉彪扮演猪八戒,黄海冰扮演唐僧,李京扮演沙和尚);第五次年版《齐天大圣》(张卫健扮演“行者”)也接着播放。除了第一部和第四部以外,其他全是香港出品的电视剧。之所以选择《西游记》在泰国播放,原因之一是故事情节本身很有吸引力,原因之二是某些演员在泰国很有号召力,带动了电视剧的收视率。如自2年以来,演员张卫健在泰国大受欢迎,所以第三频道的负责购买电视剧的人员,就优先选择了他主演的《齐天大圣》,于年播放。虽然香港最近几年拍摄的《齐天大圣》中“行者”的某些形象已经偏离原先的故事太远了,却在客观上使以往只知道潮州话“行者”的泰国观众,熟悉了另一个普通话的名字——“齐天大圣”。在播放的众多电视连续剧中,还有中国著名的卡通版《西游记》。

泰国华人庙宇里的《西游》

作为一部中国长篇经典小说,《西游记》在漫长的传播时间里,由于八十一难中,大都是神仙协助民间解除各种祸难,《西游记》不难融入民间百姓生活中。除了娱乐,另一方面还是民间灵魂的寄托。对于中国民间崇拜《西游记》中的故事人物,其中又以孙悟空信仰为主这一现象,清末时期已经有证明材料。如清人褚人获《笔记小说大观·坚瓠余集》卷二就有记录说,“福州人皆祀孙行者为家堂,又立孙悟空庙”。还有几本古代文献指出相关信仰在福建存在。笔者年到中国福建省田野考察时,也发现福建是中国信仰孙悟空的圣地。在考察台湾地区、马来西亚时也发现,作为神猴行者或民间称呼为“大圣佛祖”信仰的来源地应该就是中国大陆的福建。

为何中国崇拜孙悟空的风俗主要流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福建、广东、台湾等地?笔者考察分析,认为原因可能如下:由于西晋、北朝、北宋时期北方战乱,中原王朝被迫南迁,国都也随之迁到南方(如东晋、南朝、南宋等),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兴起和扩张,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这一写照。比如闽南地区的海外交通发展很早,从唐代开始,泉州就同东南亚、南亚、甚至远至非洲和中东的一些国家有交通贸易往来,南宋至元代,泉州港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有贸易就有交流,而交流是相互的,中国的文化传出去,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地东南亚、印度等地的文化也流传进来,而印度的神猴哈努曼也许就是在这种互动中进入沿海地带并与中国猿猴故事结合,使孙悟空有了如哈努曼般威力的形象,促成了神猴崇拜的产生和进一步发展。

闽南人不但把闽南文化带到台湾、粤东及大陆的许多地方,还带到了海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与海外的贸易一多,闽南人到国外后,自然也就把闽南文化带出去;另一个原因是,闽南人很能打拼,当年为了生活纷纷离乡背井,相携到南洋一带谋生。几百年来,闽南人在那里生息繁衍,闽南文化也就随着他们在南洋各国生根发展。随着清末大量闽、粤等地的华人移居泰国,孙悟空崇拜乃至《西游记》都被带到泰国了,尽管这是不同的流传线路,它们之间并无直接关联。其实何止孙悟空与《西游记》,即便孙悟空崇拜也不是单一的传播途径,而是多条不同的线路流传到泰国全国各地,使之有同有异,呈现不同的表征。

在信仰方面有些情况是很特殊玄妙的,越不真实越对人类心灵产生更真实的力量感。除了在泰国能找到中国历史上的真人唐僧的几座庙宇外,还能更普遍地找到祭拜观音菩萨、哪吒和“齐天大圣”的庙宇。祭拜孙悟空为“大圣佛祖”的由来,不是受到文本泰译《西游》或影视传播影响。由崇拜信仰途径流传到泰国,应该早在18世纪末,随着当时华人移民泰国就有了。只不过,当时华人只在自己住所安放神位,不会像今日普遍地流传。根据笔者二十余年的田野考察、收集整理资料发现,祭拜孙悟空或信仰所谓“大圣爷”、“大圣佛祖”和“猴面神”(泰国当地之称)的风俗在泰国的流传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可说是相当普遍的一件事。泰国中、南、东、北部都有把孙悟空作为神仙敬仰的踪迹。初略统计,全国供奉孙悟空庙宇应该超过四十座。其中香火最旺的以曼谷、春武里和普吉府为主。经过考察和采访相关人员,大都认为曼谷唐人街耀华力地区的拉玛四路上的“大圣佛祖庙”是泰国最古老、历史最悠久的大圣寺庙。曼谷地区较有影响的孙悟空庙宇还有:达铃参地区的“大圣佛祖庙”、巴通弯地区的“大圣佛祖庙”、地当地区的“齐天宫”、三盘他翁地区的“大圣佛祖”、拍耶泰区的“齐天宫”、棒肯区的“西天佛国”等。

东部春武里府也是信仰大圣爷很盛行的地方之一,而且21世纪以来华商机构陆续组织重盖了不少中式庙宇,一般都会安放“大圣佛祖”神位。其中有:木盎县的“大圣庙”、扮硼县的“大圣古庙”、帕那尼空县的“南天门大圣佛祖庙”、浓里县的“仙山齐天宫”、罢苏安区的“大圣佛祖庙”等。其他东部地区的代表性庙宇有:北标府的抱木县的“猎人洗鹿井”的“大圣佛祖庙”、玛卡洞的“大圣佛祖庙”。在华富里府,据了解该城最少有两座大圣庙,分别在财八单县和木盎县等。

南部地区则是集中在普吉府和合艾府。尤其普吉府的百姓祭拜大圣特别普遍。不过有个特点是一向没有专门祭祀大圣的庙宇,但是在普吉岛的几乎每一个庙宇中都供奉有大圣的神像,如“福元宫”、“观音庙”、“斗母宫”、“女玄天九宫”等。据调查,近年当地将会有专门祭祀大圣的庙宇出现。合艾县有三座代表性的“大圣佛祖庙”,该地区除了当地人民祭拜外,通常还有新加拨、马来西亚人也来庙宇祭拜和支持。其他泰国南部地方有:春蓬府春蓬直辖县、讷空习滩吗腊府、南部董里府的“瞒拉庙”及也拉府押杜直辖县的“庆佛寺”。

此外,在泰国东北和北部地区发现的齐天大圣庙宇有:甘烹碧府的“齐天大圣庙”庙里供奉全泰国最高的大圣神像。还有乌隆府的“吁隆齐天大圣坛”等地区。

泰国所祭拜的孙悟空塑像原从中国引进,不过目前已有不少塑像是泰国当地自己塑造,随着泰国华人经济地位的提高,许多华人协力建筑了中国寺庙。寺庙里安放的“大圣佛祖”等一直有夸张的现象,如有的塑造成全泰国最高的大圣塑像,有的则恍如观音菩萨(呈现泰国佛陀的秀气、端庄、雅致)。曼谷旅游景点有祭祀四面佛的,还有三头一身的大象。21世纪的“大圣佛祖”也随着泰国当地信仰文化,被塑造成三面一身的大圣佛祖。很特别的风俗是越来越多的神话塑像安放在旅游景点。不过,福州香火盛旺的五色兄弟大圣的形象,却没有原封不动地流传到泰国。孙悟空塑像的创造在泰国还是结合了当地文化有所创新,这是不是《西游记》故事中人物的信仰在泰国的再现和衍生?

小结

诸多中国经典小说传播到国外,有的被接受国欢迎,也有的被排除,即便受到接受国的欢迎也有不同的接受方式和程度。对存世五百余年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来说,我们从未发现被某些国家排斥的现象,这可不常见。不仅有受到极大欢迎的日本,还有涌现出多姿多彩的英、法、德、西语版本的西方接受者——欧美国家。至于早就对印度神猴哈努曼故事耳熟能详、喜爱有加的东南亚国家,怎能不很快地接纳极似罗摩王与神猴哈努曼的唐僧与神猴孙悟空?泰国也是《西游记》众多粉丝国之一。在有记载的百余年《西游记》流传到泰国时期内,无论何种途径都存在着不断地“再现”和“衍生”的现象。就像三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第一棵是文本流传,有全译、节译、改写、改编等众多分支,也有佛教化的附会之本,还有儿童绘画本系列。第二棵是影视流传,有中国大陆、港台、日本的作品,还有泰国本地的作品,有忠实于原著的作品,也有创作力度超乎想象的衍生之品。第三棵是信仰崇拜,源自于中国闽粤台地区又在泰国各地生根开花,一座座庙宇拔地而起,一尊尊塑像安放就坐,孙悟空的精神也就逐渐植入人心。每当这些文化现象“再现“之时,要么在保留主体之下有所更新,要么在删减之余又有所补充,要么是创新力度超大的再创作。这些衍生是泰国华人或本地人通过对《西游记》及神猴孙悟空的“泰国文化化”,使之在当地焕发出永无止息的生命力。

北外亚非

n

长按







































白癜风医院长沙哪家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taishizx.com/xtyy/421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