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新泰微生活”↑↑↑免费订阅,整理自网络
按照传统民俗,腊月初八就算是到“年”了。虽说现如今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但她还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视的传统节日。忙活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了,和亲人们相守在一起,享受着愈显奢侈的天伦之乐和生活的恩赐。
幸福团圆的日子里,必然要有或喜庆或庄重的物品和仪式。。。而在新泰这片土地上,传承千年的文化更是不容忽略和亵渎。不要说这是繁文缛节,更不要说这是迷信迂腐,在这些规矩里,除了传递着人们的欢乐,还饱含着一份感恩的心意。
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咱新泰人过年时不可或缺的“年味儿”。。。
1、家堂一般都会供奉在一个家族的族长家里,正屋中间的墙上挂着祖先画像,简易的就是在一副印刷好的“家堂”上写上祖先的名讳,讲究一些的用手绘的画像,更讲究是用绣像。下面靠墙摆放着一张长条几,条几上是一溜儿牌位,简易的就是用白纸折出来大概的形状,写上过世族人的名讳,套上两根筷子插在一个馒头上,比较考究的是木制牌位,更讲究的会在外面再套上一个神龛。
高祖像在最上面的正中央,往下依辈分排列着过世族人的画像或名字,这就是列祖列宗的神位。条几下面还要设一个供桌,摆放着贡品和香烛,意在祭祖或恭请祖先们回家过年。在咱新泰,都是大年三十中午将家堂请到正屋里,过了正月十五再请回平时专门供祖的房间。
2、灶王爷掌管饮食的神袛,供奉在厨房里的灶台旁边。腊月二十三,灶君要返回天庭汇报人间诸事;在这一天的傍晚,人们要焚香祭拜,恭送灶君上天,即烧掉旧的灶王爷神像。相传,为了防止灶王爷在天庭抖出人间的糟心事儿,人们要奉上“糖瓜”请灶君享用,主要目的是粘上他老人家的嘴巴;即便是粘不住,他老人家的嘴巴甜了,也能嘴下留情“上天言好事儿”。
除夕夜,人们还要再供奉上新的灶王爷神像,恭迎灶君“述职归来”。
3、玉皇大帝咱新泰人习惯尊称为“老天爷爷”,一般都供奉在正屋的外墙上,或者供奉在椅子的靠背上。
大年三十中午就将他老人家“请到凡间”来过年,保佑着一家人迎来一个好年头;春节过后,再焚香祷告将他老人家送回天庭。
4、春联民谚有云“二十八,贴窗花”,除了贴窗花,这一天还要贴春联。小编小的时候,贴春联还是一件非常庄重的大事。首先要请村里最有学问的老学究帮着拟定内容,这讲究一个押韵合辙;然后再请村里毛笔字最好的先生书写,这讲究一个中正平和;最后,提前把门口打扫干净掐着点儿张贴,这讲究一个良辰吉时;一整套程序下来,容不得半点儿马虎。
5、门神相传魏征梦中斩龙王以后,唐太宗担心遭到报复,便派了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守门,如此日夜值守,两员大将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就用自己的画像代替自己,鬼蜮邪魅亦不敢侵犯。而在逢年过节,都是孤魂野鬼在人间频繁游荡的时候,于是民间也纷纷效仿皇家,用两员大将的画像帮自家守门;久而久之,他们就修成了帮老百姓家镇宅护院的门神。
6、香烛纸钱无论供奉神灵,还是供奉祖先,这都是必不可少的。香烛即为另一个世界的烟火,纸钱当然就是另一个世界的货币了。说到纸钱,小编还要絮叨几句,传统的纸钱应该是用真正的铜钱在火纸上压下一排印记的,这是在天界或阴间通用的货币符号。现代人图省事儿,或者用剪刀随便剪出几个铜钱孔,或者干脆用机械轧出一排象征性的痕迹。。。至于这种纸钱到了那边能不能流通,小编就不得而知了。
7.鞭炮小编小时候过年,放鞭炮绝对是男孩子的第一大乐趣。在咱新泰,从腊月十二就开始了赶集,商贩们用拖拉机整车整车的将各色鞭炮运到县城,您买不买的没关系,先瞧个热闹听个响声。。。当时的鞭炮市里最流行的吆喝声是:卖不完咱就放完,今天绝不带回去一挂鞭!
然后,大街小巷一天到晚都噼里啪啦的弥漫着火药的气息,一直持续到年后的正月十五,甚至到了二月二,还有人家燃放鞭炮庆祝龙王爷苏醒。。。这才是最正宗、最浓厚的年味儿。
8.压岁钱“压岁钱”最初的说法是“压祟”,儿童体弱,容易招致邪气入侵,古代专门铸造了特别形制的铜币,佩戴在孩子的身上用于驱邪,保佑孩子健康的成长。一路演变过来,“压祟”传成了“压岁”,压岁钱则成为了普通的流通货币。
一、炸丸子/藕合这是每家必备,如果你家今年没炸丸子/藕合,那就好像没有过年的感觉一样啊,那香味,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啊,如果你没尝过,那你肯定不是新泰人!
二、蒸年糕(花糕)三、灌肠新泰人的传统过年习俗,酒桌上的香肠是不可缺少的。每逢年关将至,许多人家阳台悬挂的年货,最普遍的便是香肠,很有“没有香肠不算过年”的意思。
四、扫尘全家出动,擦玻璃、洗窗帘,把家里的地板、天花板全擦一遍,把角角落落的灰尘都弹一弹。年轻人可别把这事推给父母,全家一起才有气氛。
五、添新衣大年初一,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有送旧迎新的意思。因为民间以红色象征吉祥,儿童穿着大红色衣服,年轻妇女当然满身红艳,连老妇也系着大红裙。所以,在新年来临之前,你一定要准备好新衣服。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