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8月14日电(记者杜郑敏)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山东是粮食生产大省、加工大省、消费大省和储备大省,是保障全国粮源供应的重要“根据地”和“大粮仓”。近年来狠抓生产、搞活流通、培强产业、夯实储备,山东全省粮食生产稳定、储备充足、供应充裕,粮油市场和价格保持总体平稳,粮食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也有明显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从年开始,山东粮食总产已经连续6年保持在亿斤以上。特别是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迎难而上抗疫情、保春耕,克服干旱、倒春寒、风雹等不利因素影响,夏粮再获丰收,实现单产、总产双创历史新高。
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梁文跃指出,今年全省夏粮总产量.84亿斤,比上年增加3.18亿斤,增长0.6%;单产.23公斤/亩,比上年增加9.97公斤/亩,增长2.3%。从调度情况看,今年全省秋粮面积稳中有增,播种基础好,土壤墒情适宜,长势总体良好,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夏粮的大丰收,得益于山东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扎实落实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才致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灾害能力显著增强。”梁文跃表示。
同时,粮食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山东省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品种,粮食品质不断提升。年,全省粮油产业产值10亿级企业69家、20亿级企业25家、百亿级企业5家,粮食产业经济工业总产值亿元,稳居全国首位。
滨州、潍坊、临沂三市跻身全国地级市粮食产业经济前十位,其中滨州市位居榜首,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在“优质粮食工程”首期绩效综合评价中,山东省被评为全国6个先进省份之一,“齐鲁粮油”品牌入选中国粮油榜影响力十大公共品牌,粮食产业经济“滨州模式”在全国推广,小麦、玉米、大豆3个国家级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山东。
山东粮食储备能力明显增强,库存充足、质量良好。在基础设施方面,按照“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仓房完好、设施配套”的原则,大力实施“粮安工程”,加大基础设施整合力度,基本形成了省市级大中型储备库、县级中心库和基层收纳库三级有效衔接、互为补充的粮食储备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目前,山东全省粮食在储备体系方面,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统算排全国第二位,省市县三级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达到万吨。截至7月31日,全省粮食商品库存万吨,其中,小麦商品库存万吨,玉米商品库存万吨,大豆商品库存万吨。辖区内各类粮食库存统算,可满足全省城乡居民一年的口粮。
在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保”工作任务中,“保粮食安全”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与省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有关部门将一起做到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坚决维护粮食有效供给等方面工作。在中央提出“保粮食安全”工作任务后,山东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导向,强化项目储备,今年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央投资11.9亿元;支持滨州市、日照市东港区、新泰市等地申报高标准农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将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重点支持领域,优先提供融资支持。
此外,山东全省筹措收购资金亿元,准备收购仓容万吨,分两批确定托市收储库点个,仓容万吨。在金融支持上,滨州市建立了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淄博市联合邮储银行推出小额贷款产品,有效缓解了企业收购资金压力。在为农服务上,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作用,积极开展“五代”,促进粮食收购提质进档,服务农民增效增收。年,粮食产后服务项目为农民增收1.6亿元,代农清理烘干处理粮食万吨。下一步,山东将在继续坚持市场化收购的前提下,严格落实好国家粮食收储政策,确保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切实维护好种粮农民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