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新泰特产
新泰美景
新泰生活
新泰房产
新泰医院
新泰新闻

山东促城乡文化服务均等正在进行时文旅中

促进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实现城乡均等,是山东在新时代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着力点。过去近10年,山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财政投入、服务创新、人员配备等方面下了力气,公共文化的软硬件条件明显改善。但微观层面,城乡之间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资源不对称,使得基层文化建设短板长期存在。为让公共文化里的“公共”二字名副其实,切实推动服务均等化,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部分地区试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先行区”,探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流动,资源天平往乡村倾斜

滨州市组织流动曲艺服务进基层

长期以来,因为财政投入少、人才力量不足、党委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等,基层地区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洼地”。变“洼地”为高地,让基层百姓真正享受文化繁荣发展带来的红利,最直接的办法是送资源,即从城市调配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

地处鲁北的滨州市,连续10年将流动文化服务作为重点工作来谋划。

滨州市文化馆成立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小分队,先后走进乡村、学校、养老院,为特殊群体开展“爱心艺术·情暖滨州”文化志愿服务,用文艺演出、书画创作、非遗展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

年,滨州市阳信县创立全国首家流动帐篷文化馆,流动帐篷长30米,宽13米,高6米,帐篷内既有舞台可以演出,也能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和舞蹈培训。流动帐篷文化馆把固定在馆内的文艺演出、培训讲座、非遗展示等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解决了因时间、场地、天气等外部因素产生的演出难、辅导培训时间短等难题,为那些远离城区、不便到文化馆参加活动的文艺爱好者和基层群众提供馆外艺术服务。

青岛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倾斜更为直接。

近年来,青岛各级每年投入1亿多元用于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市本级财政年均为市文化馆投入文化活动经费多万元。城阳区每年投入万元用于打造“文化超市”,西海岸新区累计投资余万元,培育“小品进社区”项目,累计演出0余场,惠及群众百万人次。李沧区累计投入多万元,为本区群众文化队伍配备乐器、演出服装、道具等文化活动器材1.5万余件(套)。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付俊海说,流动文化服务近些年发挥了春风化雨的作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效能提升的空档期,流动文化服务满足了群众需求,保证了服务的时效性。

扎根,乡亲愿望在门前实现

潍坊市一处经提升改造的乡村文化设施内部

如果说流动文化服务是“开胃菜”,常年扎根基层的系列文化活动,就是群众最期待的“文化主食”。“开胃菜”可以不常有,但“主食”每天离不了。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山东注重建设百姓家门口的文化阵地,打造兼具地域特色和文化认同感的服务项目,提升乡亲们参与积极性。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济南市商河县与时俱进,立足文化传统优势,创新“民间艺术+”模式,促进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以优秀民间艺术引领乡村风尚,整合鼓子秧歌、花鞭鼓舞、商河民歌等优秀文化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庄户剧团和村(社区)文化活动站点,担纲演出主力走进千村万户。

泰安新泰市聚焦农家书屋资源闲置、机制不活、效能发挥不够等突出问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深入推进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创新实施城乡书房建设工程。当地本着均衡布点、距离就近、方便群众原则,选择大型社区、乡镇驻地、中心村布点建设城乡书房,既保证百米内有治安岗亭或派出所、公共卫生间等公共设施,又扩大了书房辐射范围,方便群众就近阅读。阅读新空间嵌入城区、乡村的各个角落,延伸到图书资源服务的最基层,打通了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百米”。

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居民王长友,是一位吕剧爱好者。年退休后,王长友在北宋镇综合文化站支持下,组织起吕剧票友队伍,常年义务下乡演出。“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文化工作重要性在于让村民立志,接触正能量,增长过好日子的心劲儿。”王长友说,如今他的票友队伍已有30多个人,其中既有业余编剧,也有专业作曲,年仅乡村振兴题材戏歌就写了12首。本地人写本地事,再演给本地百姓看,台下掌声很热烈,观众那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创新,管办分离迈实质一步

威海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让上万名群众直接受益

造成城乡服务不均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层公共文化工作缺少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有的人员保障不到位,有的财政资金多年落实不了,还有的是文化阵地被挪作他用或者年均开展活动数量太少。以基层文化阵地活起来为初步目标,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潍坊、威海等地,探索公共文化组织应用领域的系列创新实践,初步达到了两个目的:提高了基层党委政府对公共文化重视程度,对公共文化管办分离的具体操作模式进行了摸索。

近3年来,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着眼推动县乡人民政府主体责任落实,推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星级”评定办法,建立健全“建管用”长效机制。在县域范围内探索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星级”评定,推动县乡人民政府主体责任落实。

潍坊采取“单位自查、上级考查和群众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活动开展、队伍建设、品牌打造、工作创新等效能发挥情况进行综合考查、客观评价,确定星级等次,作为考核评价和奖补资金发放的主要依据。“星级”评定,一年一评,动态管理,能上能下,不搞平衡照顾,成为“夯实政府责任、评价机构绩效、反映群众意愿”的重要标尺,确保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指通过文化创意投标、项目化运作、第三方评估等,为文化类社会组织提供资金资助、资源链接、平台支撑、能力建设等支持,引导其进入乡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破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中人才、组织、资源不足困境的做法。威海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聚焦全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短板与弱项,通过发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改变以往乡村文化服务“大水漫灌”“对焦不准”“撒芝麻盐”等情况,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百姓最贴心的精神需求上。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李国江认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在基层。城乡均等是项长期工作,关键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公共文化,将其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抓手。同时,应灵活设定基层公共文化工作的考核指标,避免一刀切。

(文中图片均由苏锐拍摄)

责编:李晓霞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taishizx.com/xtyy/1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