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新泰特产
新泰美景
新泰生活
新泰房产
新泰医院
新泰新闻
您的位置:新泰市 > 新泰医院 > 古老的沟墩 >

古老的沟墩

年,日寇侵占前,沟墩镇(街)不仅是通榆线上的商贸重镇之一,而且是阜宁县第二区党部,第七区公所和区直属公安分局、缉私营、劝学所(教育局)等单位的所在地,是全区各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镇(街)多户,包括机关学校有多人口,近万间楼房瓦屋,鳞次栉比,市容壮观。文化及教育有所发展,设有初级师范一所、中学一所、完全小学一所、书局、书社、胜利剧场与五洲印刷社。医疗设施较好,医院,五家药店,中西医皆有,群众治病取药极为方便。商贸兴旺发达,有大小商户余家,南北货源充足,花式齐全,琳琅满目,商号“五大兴”,即夏恒兴、王裕兴、陈万兴、陈祥兴、高正兴。和蒯恒茂、吉隆昌、顺春昌、姚福源等商业大户均生意兴隆,名闻遐迩。饮服行业众多,驰名饭店、菜馆、油条铺、饼、店、客栈、旅社、浴室、理发铺、应时糖果糕点铺等不下数十余家。钱庄、当典、照相、染坊、木业、竹厂、银匠、铜匠、铁匠、治匠、槽坊等一应俱全。还有代客买卖粮行、草行、八鲜、牲畜等十多家牙行。交通便利,轮船、小型汽车对开和邮政通信,四通八达。

由于商贸形势较多,各商家不断扩大规模,争相发展,如夏恒兴在原经营京广洋货,全家福嫁妆店的基础上,又在街西“石灰湾”创办大型碾米厂,建更楼,装电灯,搭河棚(方便船客户下雨照常上货)并增扩“源森号”木材行。其他商店亦不甘示弱,千方百计扩大营业范围。

中华民国成立后,教育兴起。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男子不准留辫子,女子禁止缠足,人的积极因素初步得以调动和发挥。

民国七年(年)在“痘神庙”创办沟墩初级小学。民国八年(年),陈伯盟和陈为轩叔侄,以国议员和省议员的身份,呈请省署批准,开挖疏浚了淤塞多年、舟船不通的海河。同时拆除了颓废的“戴沟闸”,使西水场流入海,便利船泊交通运输。

民国十年(年),沟墩在团庄新建起24间校舍,改沟墩初小为沟墩“四高”小学。

外地商户看到沟墩的优越条件,看到此处飒大有发展前途,从民国十年后,在镇江、苏州、南通、盐城等地批发商的支持下,沟墩商业开始振兴。许多异地商户纷纷来沟墩落户创业,先后有上冈廖家湾的廖寿康至沟墩“鸡咀”处建居开“木材行”,东坎朱慕招来沟墩中市口建房开“烟庄”,哈蜊港张宝弼来沟墩北街开“蛋行”,八大家廖立生来沟墩建房开“酱园”,阜城张新甫来沟墩北街建房开“袜厂”,沟墩东圩子地主陈如竹至沟墩老文化站处建房开“当典”和“钱庄”,东沟的蒯及三来沟墩开“蒯恒茂布庄”。

在外来工商户的鼓动下,本地原有工商户也争相发展扩大营业范围,如陈万兴、姚复源、王裕兴、陈社兴、吉隆昌等均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经营范围,如“京广洋货”、“绸缎布匹”、“全家福嫁妆”等。高正兴在原来烟店的基础上,又扩大经营“京广洋货”、“全家福嫁妆”。应顺昌、赵发记、王裕森、周鼎丰、曹鸿茂等均扩大经营范围,其中有“糕果”、“糖酥”花式多样的茶食。饮食服务业亦相应有所发展,较有名气的如中街黄学迎开的“迎春菜饭”,南街陈为泾开的“迎宾菜馆”,北街陈德禄家的“苟泉菜馆”。小吃店有石家的“馄饨店”、林家“芝麻团”、施家“米面饼”、单家“大甑糕”、周家“烧饼油条”均远近驰名。药店有“姚天生”、“姚润生”“天寿堂”、“天缘堂”、“戴明济”。医院有“克成”、“振华”和桥南的“万难”、“少华”。书店有“尚文书社”、“恒丰书局”,还有“胜利剧场”和北街“五洲印刷社”。其他小本经营的百货店有数百家;景云桥南有张家糖坊,王家槽坊,臧家香店、铁炭行,曹家的石灰行,施家的八鲜行、米行、草行,李家竹厂,戴家的筛子店,还有冶匠店、铁匠店。浴室有“三星池”、“永兴池”。鸡咀湾处有史家碾米厂等,可谓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民国十二年(年),邑绅陈伯盟集资在沟墩购地创办初级中学,校址在现镇政府处,开办时呈请省署,获准拆除已颓废的戴沟闸,以闸石建校基和铺街道,并新筑五处居民用水一头。中学当时建有两层串楼,东西南三面90多间校舍,校园内有凉亭、荷花池、养鱼塘。环境优美,古色古香,时称苏北一流。

民国十五年(年)沟墩大火。居民陈德香家烧纸敬祖,引起火灾。灼延90多户,省署拨款一千元,美国传教士白秀生携款至沟墩发给受灾户。到民国十七年春(年),沟墩又遭特大的火灾。从桥南到桥北烧掉全街,瓦片飞到冈河东,被烧去几十户民房。县志记载,“大火共烧去户,千余间房屋店面,货物家具无计其数,损失惨重,寺方官绅组织救济会,募捐数千元,县不入虎穴府复拨积谷款元以益之。”此次火灾未失掉沟墩商户扩大贸易、繁荣市场的决心。大火之后,各家各户想方设法重建家园,并吸取草房易燃教训,一律建筑瓦平房和楼房与“石库门”,大门和窗户加包铁铅皮并添置消防设备。倘再发生火警,即将门窗封闭,火不能入,以保平安。同时外借资本,同时外借资本,在上海“同华祥大布庄”和苏州、镇江、南通、泰州及盐城“新泰和”等巨商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先付货,售完再还钱。经此援助,沟墩的商业又开始复兴,门市店面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市场繁荣,出现更新的面貌,街道建设规模扩大,形成了南北两市。景云桥南为沟墩南市,桥北为沟墩北市。

民国十七年底(年),阜宁县在沟墩设立第二区党部,同时成立第七区公所(住沟安寺),与区公所同时设立的,有沟墩公安分局(住东岳庙),缉私营(住沟墩大桥南,自建房屋)。古设沟墩的行政管理机构,其辖属地规模较大,东至陈家洋,西至朦胧大河,南至塘河与草埝北界牌口,北至施家墩。县志记载,区辖两镇即沟墩南镇和沟墩北镇。

五十乡即:

  隆旺乡草埝乡梁颜乡

  大唐乡唐邓乡韩埝乡

  大同乡新民乡陈桥乡

  丁曹乡二李乡叶王乡

  田韩乡安东乡河南乡

  南舍乡孙邓乡舍兴乡

  吴滩乡蔡桥乡大合乡

  戴沟乡中陈乡坎厘乡

  丁仑乡阜冈乡北顺乡

  振兴乡王新乡沙岗乡

  凤凰乡陈良乡集贤乡

  中冈乡国河乡河截乡

  条岸乡陈华乡隆高乡

  三厘乡安唐乡范黄乡

  四明乡福星乡集安乡

  河东乡闸南乡海新乡

  戴沟北乡沙缺口乡

民国十九年(年)交通发展,大生号、大达号盐阜班轮船对开,陆路亦同时开通了小型汽车,由沟墩南浴室过汽渡,经街西大圩开往阜宁城。

民国二十年(年)“大南水”。是年八月因放高邮坝,平地水深五尺,低洼地丈余,沟墩东西乡一片汪洋。灾户聚居在“范公堤”上搭成的芦棚内。次年水退民归,不久大疫流行。“虎立拉”蔓延沟墩。

民国二十二年(年)沟墩东乡绅士戴治寰创办“沟墩自强中学”。同年陈伯盟创办的“沟墩初中”,经县府决定与“阜宁县初级师范”对调易置,改为“阜宁县沟墩初级师范”。民国二十三年(年)推行保甲制,七区下辖一镇(沟墩镇),6个保(桥南2个保,桥北4个保),23个乡。即观头乡、凤凰乡、岗缺乡、安乐乡、大曹乡、大周乡、平民乡、许湾乡、丹沟乡、朱庄乡、陈桥乡、丁仑乡、大唐乡、丰唐乡、草埝乡、陈坎乡、海南乡、高华乡、伏兴乡、坎集乡、匣东乡、戴沟乡、吴滩乡。

民国二十六年(年),该地贸易集散交流,已成旺地,平时买卖顾客众多,市场兴旺,逢集更加热闹。

每逢“二七”集期,四乡百姓入市。船载肩背担挑,买卖交流物资。桥上人来人往,四渡川流不息。各行各业热闹,人声吵杂拥挤。货物琳琅满目,顾客挑选乐意。集市贸易兴旺,沟墩成繁荣昌盛宝地。

民国二十七年(年)春日本侵略军入侵,沟墩沦陷。(李绎山张文锦)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taishizx.com/xtyy/145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