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小溪在我们村中间汇聚,形成了古洙水的的发源地之一,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整个夏天我们都是泡在村中的小河里捉鱼降暑,然而二十几年后的今天却再也找不到那种儿时的感觉了,原先三条从来没有干枯的小溪现在也都成了干水渠,零星存在的大小水潭也都变成了臭水坑,看着家乡记忆中的小溪变得如此,颇为心痛,于是沿河上行寻找原因。
记忆中村里的的小溪
在实地走寻三条小溪的源头以后我也基本找到了现在我们村中小溪干涸的原因了,始作俑者居然是杨树,在这三条小溪两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被密密麻麻地种满了速生杨,数量都是以万来计的,而我们都知道杨树的含水量一般为50%~70%,而杨树根系吸收输送到枝干和树叶的水分95%又用于了杨树的蒸腾作用,而5年生的杨树每亩每年的耗水量相当于毫米的降水量,而我们山东每年平均降水量约~毫米,也就是说杨树生长的蓄水量是我们当地年降水量的两倍,杨树的根系非常的发达,在降水不足的情况下,杨树为了生长就只能通过根系吸取小溪沿岸湿地和泉眼的水分,使得这些水还没有汇集到小溪里面就已经被杨树给吸收了,这也是小溪干涸的直接原因,今天是年7月16日我们村已经连着下了几场不大不小的雨,可是以后小溪里面还是没有水,由此可见速生杨树对乡村水源带来的破坏是灾难性的。
年7月16日拍摄
今天乡村振兴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够忽视,而乡村特有的山水林田湖则是宜居生态的重要组成元素,由于小溪溪水的消失,我们周边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平衡也被打乱,近些年来更是各种害虫和杂草丛生,根本灭之不尽,不仅如此,地域性自然气候调节功现在也感受也不到了,在炎炎夏日我们现在感受到的只有炎日,即便是小溪边都没有一丝凉意。
年7月12号早晨7:54拍摄,就便是下一场小雨,现在小溪里面都没有水流下
我是农人马成,一位88年的地道农民。现在我看到各大平台三农领域的创作者他们的创作内容大部分都已经是吃喝玩乐了,完全脱离了三农领域的创立初衷,所以我想将我的账号做成纯粹的三农账号,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可以私信联系我,欢迎各位网友批评、指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