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新泰特产
新泰美景
新泰生活
新泰房产
新泰医院
新泰新闻

本周行业要闻

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强出炉

10月20日,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强发布会暨后疫情时代化工大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于线上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强排行榜、分行业百强企业排行榜及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指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分别以.6亿元、亿元和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位列榜单前三甲。

  据介绍,本年度上榜的家综合类企业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创纪录地达到了13.5万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增幅为3%,高于行业经济增长幅度。扣除非化工产业的营业额所形成的独立生产、经营企业榜单的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8.72万亿元,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70.1%。榜单中有11家石油化工企业和15家煤炭化工企业进入世界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李寿生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化工企业强发布17年来的意义和化工大企业的发展成就,并对全行业今后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即加强战略管理,高质量完成行业“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事,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开拓市场,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力培育领头羊企业,撑起石油和化工发展的“脊梁”;弘扬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会长王述纲分析了今年以来疫情对宏观经济和石化行业的影响,提出了后疫情时代化工大企业改革发展的对策与举措。他指出,我国石油和化工强企业在新的年度又有新的发展和变化。上榜企业不仅整体实力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而且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体现了大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但上榜企业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成为我国走向石化强国的短板。

  王述纲强调,目前榜单前50名的企业虽然规模都很大,但效益和竞争力并不理想,距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不小差距。与此同时,疫情对我国石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下一步,企业既要把握大势,坚定信心,还要立足当下,眼睛向内,聚精会神做好自己的事情,朝着一流企业的方向迈进。

  会上,石化联合会顾问曾坚宣读了“关于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强排行榜的决定”。北京化工大学辛春林教授代表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指数课题组发布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指数为48.03,为企业实施与先进水平的对标提供了样板。

  原化工部副部长李士忠在会上致辞,巨化集团董事长胡仲明代表强企业发言,麦肯锡资深专家提出了中国石化企业全力提升战略布局和供应链能力的应对策略。

  在主题为“跨界赋能、助力创新”的企业家论坛环节,主办方邀请6位专家和企业家分享了绿色化工精馏新技术、区块链技术、智能化的安全管理及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案。

  会议由石化联合会和中化企协主办。石油和化工强企业及分行业百强企业的负责人、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国际著名咨询机构及金融机构代表、国内涉化企业负责人近14万人在线参会。

宁东基地推进工业固废利用

10月16日,宁东基地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推进会召开。推进会旨在拓宽宁东基地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渠道,加大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项目落地建设,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通过政府搭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平台,促进产废、利废企业长期稳定合作。

  宁东基地1~9月工业固废产生量为.6万吨,利用量为.6万吨,利用率为47%,较上年同期提高15.3%。据宁东基地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红宁介绍,宁东基地6家煤矿全面实施煤矿塌陷区煤矸石回填暨土地复垦项目。目前,煤矿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同比提高了84.8%。基地还印发了《关于促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一般工业固废资源化外销的实施办法(试行)》,组织企业开展粉煤灰外销试点,已向山东、甘肃、青海等省份发运粉煤灰近吨。此外,他们还加大工业固废招商引资力度,已引进泰和津宁、业宜承、宏建环保等利废项目。

  会上,5家公司分别介绍了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和项目,包括上海每天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煤歼石矿井回填技术,新疆越隆达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粉煤灰资源化利用项目,北方民族大学的粉煤灰土壤改良技术,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的气化渣、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宁夏神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气化灰渣深度脱水干化及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

  未来,宁东管委会将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指标任务,以经济杠杆撬动产废企业综合利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技术先进的固废利用项目落地建设;全面推进基地工业固废资源化外销工作,尽快形成外运规模;在煤矸石回填暨土地复垦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矸石矿井回填技术,力促固废综合利用率有效提升。

新洋丰前三季净利近8亿

10月19日,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业绩公告称,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82.42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约7.96亿元,同比增长23.9%;基本每股收益0.62元,同比增长26.53%。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约2.92亿元,同比增长.75%。

  报告期内,新洋丰营业成本65.4亿元,同比下降0.7%;毛利率为20.6%,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9.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费用率为9%,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上升69.9%,至19.2亿元。

  新洋丰表示,三季度为秋肥旺季,销售集中,报告期末应收账款较期初增加96.88%;受年内股价上涨的影响,针对绿港等31位自然人的应收回投资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在本期部分转回,其他应收款较期初增加48.97%。此外,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库存原料及成品较期初减少,存货较期初减少37.65%。

新疆金象15万吨/年固体(多孔)硝酸铵项目顺利投产

10月9日,川金象全资子公司——新疆金象赛瑞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5万吨/年固体(多孔)硝酸铵装置投料试车成功,10月14日,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HG/T-多孔粒状硝酸铵优级品标准。至此,新疆金象以尿素为原料生产三聚氰胺——硝酸——硝铵(液体、多孔粒)——硝基复合肥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该项目是新疆金象“10万吨/年三聚氰胺联产60万吨/年硝基复合肥项目”产业链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金象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突围脱困的关键节点,更是永续发展的希望所在!同时填补了新疆地区无多孔粒硝铵的市场空白。

该项目于年9月5日正式启动工程设计,并于年10月1日开始现场施工。项目建设期间正值化工行业周期性低谷期,面临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新冠疫情二度袭疆等严峻挑战。

绿色氢能和液态阳光甲醇高端论坛开幕

10月16日,“绿色氢能和液态阳光甲醇高端论坛”在兰州新区举行。来自国内18名院士、逾百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汇聚智慧,通过主题演讲和座谈交流,共话新时代背景下绿色能源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深入探讨可再生能源、氢能、甲醇应用以及绿色新兴产业发展,为兰州新区未来发展赋“能”。

  甘肃省副省长李沛兴指出,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工业化示范项目开启了可再生能源制备液体燃料的先河,是全球首套催化成本最低、技术指标领先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对改善全球气候、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大实践意义。该项目在兰州新区的投产运营,标志着中科院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走到了世界前列,开创了兰州新区与一流科研院所、一流院士专家创新合作新境界。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隆基股份、上海博氢等重点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的专家、教授和企业家,以及云南省科技厅、东营市政协、新泰市政府以及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信厅、生态环境厅、张掖市政府有关领导,国内相关协会、金融机构、企业代表共计余人参加论坛开幕式。

陕焦:硬举措保生产经营逆增长

近日从陕焦公司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获悉,三季度以来,该公司生产装置连续稳定运行,实现高效产出;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销售发运顺畅,实现了与市场同频共振;产品产量同比增长,“经营杠杆”作用凸显;产品销售市场及价格回暖,增收增效成绩显著显,实现了规模和效益双增长目标。

该公司重点   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397亿元,增长0.4%。

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

化工园区30强出炉

10月15日,在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化工园区30强名单。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列第一,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分别位列第二、三名。

石化联合会园区委秘书长杨挺提到,30强园区代表了国内化工园区发展的先进水平,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产业基础雄厚,盈利能力强。年,30强园区实现石化销售收入总量2.75万亿元,占全国石化产业销售收入的22.4%;实现石化利润总额亿元,占全国石化行业利润总额的26%。化工园区30强利润率为6.3%,高于全行业平均利润率1个百分点。

  二是基础设施完善,土地集约利用。截至年末,30强园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2万亿元。其中,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时,年,30强园区土地销售收入产出率为59.7亿元/平方千米,土地利润产出率为5.59亿元/平方千米,土地投资强度为70.9亿元/平方千米。

  三是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发展。年,30强园区总能耗为1.46亿吨标煤,单位产值增加值能耗为0.48吨标煤/万元。其中,前10强园区的单位产值能耗为0.33吨标煤/万元。

  杨挺认为,高质量的化工园区将为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台和载体。“通过建设一批世界顶级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我们将在工业化巅峰状态下,有望实现全球最大的规模和最低的成本,最终在全产业链都完成从跟随者向领导者的转变,并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化工企业。”杨挺说。

  会上,石化联合会园区委还发布了潜力10强园区名单。据悉,潜力10强园区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可用工业用地较多,位置优越,后发优势明显,有些已初具规模,在未来有希望跻身30强园区。

豫能公司化肥销量破10万吨

  截至10月10日,中原大化豫能化肥公司主要产品复合肥、车用尿素溶液等销量超过1万吨,同比增长43%,提前实现了契约化改革3年销量翻番的第一目标。

3月份车用尿素溶液项目投产为公司扭亏增盈和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了开拓市场,全体业务人员克服疫情带来的不便奔赴市场一线,重启了“每日收款、每日发货、每日服务”的“三个一”促销活动。通过提前布局、抢抓市场,上半年一举突破了5万吨销售关口。下半年,小麦用肥销售逐渐增多,公司通过信息收集、市场研判和市场形势分析,制定出一系列秋季爆品促销活动,7月份单月发货量近1.2万吨,创近10年来新高。

天原集团前三季净利预增

10月14日,天原集团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修正后,公司预计1—9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万~万元,同比下降77.13%~84.76%。

  在7月28日发布的半年报中,公司预计1—9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万元,同比下降87.3%~%。

  对于业绩修正原因,天原集团称,三季度公司的主要产品聚氯乙烯等产品销售价格及产销量均好于预期,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幅度较原预测范围有所扩大。

  据了解,天原集团是西南最大的优势氯碱企业,公司持续推进“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氯碱化工为基础,在现有氯碱产业循环的基础上进行产业链的拓展和价值延伸,进入钛化工和锂电材料产业。目前公司已经拥有完整的“资源能源—氯碱化工—化工新材料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的一体化制造业循环产业链,形成更大范围的上、下游良好产业协同效应。

荆门盈德“清华炉”长周期运行创新高

年4月24日至9月29日,荆门盈德“清华炉”连续、稳定、高负荷运行天,且仍在稳定运行中。其中,单炉烧嘴连续运行天,创下国内冷壁型水煤浆单喷嘴气化炉连续运行的新纪录。

荆门盈德煤制氢综合利用项目是荆门石化千万吨炼油及油品升级改造工程的配套项目,也是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提档升级的重要公用工程,服务于荆门石化及周边客户。荆门盈德共有4台二代“清华炉”,三开一备,单炉投煤量为吨/天,合成气产能合计27万Nm3/h。该项目气化装置于年7月一次点火投料成功,8月8日项目打通全流程,产出液氨和甲醇。

盈德气体与清华大学共有专利权的“清华炉”煤气化技术,可实现原材料煤炭的清洁高效转化,在保障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时兼顾环保。本次“清华炉”长周期运行创下新高,不仅证明了该项技术的高可靠性与强竞争力,也彰显了盈德气体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实力。

延安能化水洗水净化装置获专利

10月13日,延安能化公司研发的“一种甲醇制烯烃水洗水深度净化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该项专利提供了一种甲醇制烯烃水洗水深度净化方法,可对水洗水中的催化剂颗粒和油蜡具有优良的分离效果,且设备稳定运行周期长、造价低廉,分离流程简单,同时也解决了现有工艺中存在的分离设备易堵塞、需频繁清洗、设备运行周期短且水中油蜡及固体颗粒物去除不彻底的缺陷。

该专利由延安能化公司联合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开发,将在该公司建成水洗水深度净化工业化示范装置,保障水洗水系统及整个装置长周期运行。

现代煤化工确定四个创新方向

  在10月14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介绍了现代煤化工“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的四个创新方向。

  一是重视煤制能源产品的开发,提高国家能源保障能力。煤制油领域要重点发展煤制超清洁油品和特种油品,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提供国六及以上标准油品,为炼厂成品油质量升级提供优质调和组分,为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提供特种燃料,同时加快向下游化工产品延伸,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二是发展产品高值化、高端化、差异化生产技术。煤制烯烃领域要开发与α-烯烃共聚的聚乙烯、ULDPE及丙丁共聚PP、融熔PP、高结晶度PP等新牌号聚烯烃树脂;利用与石油化工技术耦和生产乙烯、丙烯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加强对C4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高端C3/C4下游衍生化学品。煤制乙二醇领域要在不断提升乙二醇产品质量的同时,开发煤经草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生产聚乙醇酸及聚碳材料等技术路线。

  三是重视低阶煤的分级分质利用。我国西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为煤质优良、挥发分高的低阶烟煤,且储量丰富。未来应着重研发新的热解技术,如催化热解、加压热解等新一代技术,提高焦油收率和热解效率;研发煤焦油加工提取精酚、吡啶、咔唑等精细化工产品以及焦油全镏分加氢制芳烃和烷基油等新技术;研发半焦利用技术,实现半焦清洁高效利用。

  四是积极研发CO2的资源化技术。以CO2为原料制高附加值及大宗化学品可以实现碳、氧资源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延长煤炭利用过程产业链,未来要加快开发如CO2加氢制甲醇、CO2-CH2重整制合成气技术,以及CO2定向转化合成碳酸酯、异氰酸酯、环状聚碳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taishizx.com/xtxw/8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