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蒋介石集中了24个整编师45万人进攻山东解放区。
事实上自内战全面爆发以后,华东解放区就遭遇很大的压力,蒋介石对于华中、山东解放区这种“肘腋之疾”,更是急于拔出,虽然华中、山东野战军积极运动作战,歼灭了国民党军很多有生力量,但同时也丢失了华中、两淮,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意识到我军在运动战之中寻求机会歼敌,国民党军也开始改变了战法。
鲁南战役以后,蒋介石组建了汤恩伯、王敬久、欧震三个兵团,三个兵团之间相互配合作战,更为关键的是,蒋介石还要求每个整编师也密切配合,不允许孤军深入,自3月以后,虽然华东野战军多次调动敌人,但3个兵团之间密切配合,并没有给我军太多的机会。
汤恩伯兵团在临沂、郯城地区发现了自胶济铁路南下的华东野战军以后,立刻收缩兵力,与此同时王敬久的第二兵团也运动到了新泰一线进攻,虽然两大兵团呈现两面夹击的态势,但两个兵团之间的结合部,也是最为薄弱的存在,考虑到战场实际情况,华野放弃了调动汤兵团、寻求作战机会的计划,而是选择集中主力,侧击王敬久兵团侧后方向的泰安。
泰安守军为杨文泉的整编第72师,该部前身为川军一部,在抗战时期表现优异,后来被蒋介石刻意拉拢收编,成为了中央军嫡系部队,而杨文泉本身是黄埔二期毕业,也说明了蒋介石对这支部队的看中,后来还专门为该部换发了全副日械装备,解放战争爆发以后,整编72师数次出动,给我军造成较大伤亡。
事实上打泰安本身也是为了调动敌人,从华野后续的布置就能看出来,进攻泰安的部队,一开始只有1纵、10纵,而其他几个纵队都被调去在各个方向上阻敌增援,如果打的出彩的话,毫无疑问应该是一场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然而整编72师拼死抵挡之下,国民党军援兵居然一个也没来,为此华野不得不临时抽调原本是阻援的3纵一同参与攻城。
也就是在整个泰蒙战役之间,国民党军也并非是没有动作,汤兵团一个兵团进战沂蒙公路,而王敬久兵团,也有邱清泉的第五军在火速驰援,可事实上这些援兵的举动依旧不能给予杨文泉直接的帮助,杨文泉直至战败被俘以后,除了敬佩我军在重火力武器的应用外,还大骂国民党军以及蒋介石为何不迅速增派援兵。
杨文泉这一骂,蒋介石并不冤枉,事实上泰安以南的大汶口有整编75师、整编85师两个师的兵力,原本他们是准备驰援的,但蒋介石深知,我军“围点打援”的战略战术,因此对于杨文泉的求援,严令大汶口守军不准出动。事实上也等于说是让杨文泉吸引住华野主力,伺机调动两大兵团合围。
不过蒋介石可能忽略了两个问题,首先是国民党军大兵团机动作战能力十分欠缺,这一点后来淮海战役时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做过多赘述,整编72师隶属于王敬久兵团,然而整个泰蒙战役,王敬久始终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作壁上观,加上第五军邱清泉骄横不服从指挥,王敬久这兵团司令日子过的十分艰难。
更为关键的是,蒋介石在作战之前就定下了规矩,不允许各个部队单独作战,要密切配合,整编七十二师周边各个部队,也都不敢违背蒋介石的命令,加之华野在鲁南战役以后,炮火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杨文泉最终没有等到国民党军快速合围,自己就先一步全军覆没,不仅如此在第一兵团抵达沂蒙公路后,华野迅速调动4个纵队出击,歼整编第83、第65师各一部,整个泰蒙战役,虽然未能实现调动敌人的目的,但我军仍取得了光辉的战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