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泰市以平安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探索“互联网+网格+乡村公共服务”新路经,突出一体化、智能化、网格化、高效化赋能治理,推进乡村治理方式由线下“单线管控”向线上线下“双线互动”。新泰市荣获全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全国文明城市、山东省乡村振兴一等县等荣誉称号。
01一体化推进建平台一是高起点规划。成立新泰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建立由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平台组成的“一中心四平台”组织架构,实现综合治理、智慧监管、联合执法、集成服务。二是高标准建设。投资余万元,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分级应用的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市镇村层层建立综治“9+X”(“9”即9大基础模块,指综治组织及综治业务、实有人口、特殊人群、重点青少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社会治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校园及周边安全、护路护线等9个模块;“X”是指根据综治业务需求个性定制和扩展延伸的模块)系统,同步建设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市镇村及市直部门面对面互动。三是高效能共享。加快信息共享的流程再造优化,将一元主导多元化解矛盾纠纷、“雪亮工程”、视频会议、网格化服务管理、刑事案件协同办公、“村呼乡应、乡呼县应”等系统融为一体,横向连接45个市直部门单位,纵向贯通20个乡镇街道、个村(社区)、个网格,形成了由点到线、织线成网的信息共享模式。02智能化应用促集成一是以新模式提升治理精准性。将“雪亮工程”视频监控资源接入社会治理信息平台,融合人脸识别、电子围栏,广泛应用于乡村人员密集场所、治安站点等重要部位,实行动态化、实时化、全程化的轨迹管理,做到对各类风险快速识别、敏锐感知、及时预警、即时化解。二是以新阵地提升治理实效性。实施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与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两心合一”工程,充分整合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裁决、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职能,健全与治安、诉讼、信访等矛盾纠纷调处衔接机制,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闭环解决。自今年6月份以来,已为市民办理法律咨询92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件、公证案件件、行政复议案件26件、司法鉴定案件6件、仲裁案件17件,调解各类纠纷50余件,服务群众余人次。三是以新流程提升治理便捷性。制定城乡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流程,分级处置信息平台中的各类事件,形成了网格员排查上报、中心研判分流、市镇村分级办理、职能部门全程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3年来,全市共排查报送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民生服务等信息11.5万余条,均通过网格事件处置闭环流程妥善解决。
03网格化贯通全覆盖一是形成全科网。以原有党建、综治网格为基础,整合乡村治理、环境保护、安全管理、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民生服务等“专科网格”,制定了5大类37项网格员职责清单,统筹职能、力量、资源,进行全科网格建设,实现了“多网融合、一网贯通”。全市共划分网格个,其中城市社区网格个,选配网格员名,推动“人往格中去、事在网中办”。二是建立信息库。网格员通过走访排查,采集基础信息,应用全市三维社会治理信息“一张图”,建立全市人口、房屋、视频资源、事件等基础信息库。实现基础信息“一张图”掌握,风险隐患“一张图”分析,应急事件“一张图”调度、重点人员“一张图”管控。三是架起民心桥。完善乡村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聚力民生服务保障扩容提质增效,开展精准扶危济困关爱服务,扎实推进乡村教育信息化,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加快推进医保信息系统建设,即时解决村民急、难、愁、盼的“烦心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和利益诉求。如今,群众有事移动办、掌上办、一网通办、一证通办,做到了“零跑腿”“最多跑一次”,实现了“政府放心、群众省心、大家开心”。
04高效化管理聚合力一是党委政府统筹领导。依托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建立起社会治安、应急处置、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三维社会治理信息“一张网”,利用市镇村分层建立的监控研判室和监控平台,通过覆盖全市的近2万路视频监控探头,随时掌控社会动态,回应群众关切,科学调配资源,动态跟踪研判,点对点下达指挥、调度、处置指令,对突发应急事件实时垂直化、扁平化、现场化指挥。二是部门乡镇协同治理。在全市建立“乡呼县应”工作机制,明晰市乡职责边界,赋予乡镇街道对市直部门辖区内事项办理的协调权,构建权责一致、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注重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以网络融合推进部门、镇街一体,做到监管、执法联动,推动重大疑难乡村治理事项联动处置。三是网格村民联动参与。以“新?贴心”政法服务品牌为引领,落实“干群‘新?贴心’,政法为人民”服务理念,在所有网格建立便民服务 源:新泰市委改革办执行编辑:郭诚排 版:徐兴亮“山东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