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公布了全国经济林产业区域特色品牌试点单位,新泰市榜上有名。
新泰地处鲁中腹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8万,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确定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近年来,新泰围绕特色经济林规模扩张和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确定了“整合林业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设立发展基金,吸引金融资本,支持规模发展,打造精致林业”的总体思路,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效益“三生共赢”。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规模以上特色经济林基地46片、经济林总面积41.9万亩,果品产量达到29.1万吨;直接或间接从事特色经济林产业的人数达37万人,林果专业村达到个,果农人均年收入1.7万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新泰一直把发展特色经济林作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有力抓手。据新泰市林业局局长李秀新介绍,新泰从优化调整林业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入手,按照“生活+”北部休闲观光、“生产+”中西部设施蔬菜、“生态+”东南部绿色生态三条产业带总体布局,编制了全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建一区带六片连百园”的总体格局;为保证规划落实,新泰专门成立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且每年出台针对性林业生产工作意见,并安排涉农资金万元。“对集中连片发展经济林亩以上的,每亩扶持元;对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以上的林业企业,给予30-万元的贷款贴息;对注册资金万元以上、带动农户户以上的合作社扶持5-15万元。”李秀新说,通过财政资金的撬动,吸引了大批社会资本投资特色林业。据统计,去年以来投入林业领域的社会资本已达6.6亿元。
规模化经营让新泰林业由小变大。新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色经济林建设,樱桃已成为全市经济林发展的主导树种。谷里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向四周延伸带动白杨沟村、老牛沟村、高南村、高东村、柘子沟村、店子村、五龙村、杏山峪村、前麻峪村等九个村的果农发展大樱桃亩,打造万亩优质高产的大樱桃基地。并投资万元建成储量吨的无霜高湿节能自动保鲜库一座。投资万元建设30亩大樱桃设施栽培大棚。
新泰坚持规模化发展思路,探索形成了“大户承包引领式、招商引资助推式、合作协会促动式、特色果品拉动式、产业融合联动式”五种造林模式,打造了西部樱桃、北部珍珠油杏、龙廷苹果等五大基地,全市共建成规模以上特色经济林基地46片,彻底改变了原来“零星碎片、零打碎敲”的生产布局。
另外,品牌化战略和科技支撑助推新泰林业由弱变强。据悉,新泰先后引进发展油用牡丹、火龙果、泰皇菊等名优林产品;并采取“品牌+基地”模式,推进林业由规模化向品牌化转型升级,打造新泰苹果、新泰樱桃、龙廷杏梅等知名品牌,累计认证“三品一标”林产品78个。其中,天宝樱桃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量多万斤,可吸引游客30万人次。新泰“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先后邀请山东农业大学、省果树所等院所专家,对全市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及多名有林果业带头人培训;并与这些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先后承担“大樱桃高标准建园与早期丰产技术栽培研究”等多项省市级科研开发与示范项目,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充分发挥标准化示范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广标准化管理技术,为经济林标准化生产“树样子、教法子”,让果农“比着学、照着做”,有效提高了全市林果基地的建设标准和产出效益。
新型经营主体是新泰林业发展的火车头,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近几年,新泰实施了林业龙头企业递进培养工程,全市规模以上林业龙头企业达到91家,发展林果专业合作社家,其中省级示范社16家,带动农户8.6万户,家庭林场家。其中,山东惠美农牧有限公司百合基地亩产百合球斤,初级产品可制作百合干、百合粉,今年又联合齐鲁工业大学开发了百合花蕾茶、百合饮料、百合清酒等系列产品;龙廷镇上豹峪村成立蜜桃专业合作社发展蜜桃亩,村民人均收入达1.8万元。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