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司马氏灭曹后,几十年短暂的西晋朝,在今山东新泰市羊流镇历史上的羊氏望族中,先后有两位美女入宫被纳为皇后。史书对此记载的粗略和零碎,反而增添了两位特殊女人的神秘色彩,引起了我们考察研究二女身世及入宫后详细经历的兴趣。
“贤后”羊徽瑜一生安顺
第一个皇后叫羊徽瑜,她嫁给了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为正妻。司马师是灭曹立晋的顶尖功臣,司马炎称帝后,追封已故伯父司马师为景献皇帝,健在的羊徽瑜被尊为弘训太后。羊徽瑜出身于曹魏时代的羊氏望族,爷爷羊续东汉时期曾任太守,是有名的清官,史书上对其有“悬鱼拒贿”之记。羊徽瑜的父亲羊衜曹魏时期任上党太守。其弟羊祜是晋初重臣,被晋武帝拜为征南大将军,是灭吴战争的策划者。羊徽瑜的母亲则是东汉大学者蔡邕的女儿,与蔡文姬是亲姐妹。
今人对上述记载皆无异议,有争议的是:羊氏故里究竟是不是如今的新泰?
西晋时泰山郡辖有南城、平阳等县。南城即今山东费县,平阳即今山东新泰。《晋书》对羊徽瑜及羊祜均记为“泰山南城人”。后人沿用该说,在清编《费县志》《续山东考古录》及今《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皆将羊祜故里定为费县。
但古籍中将羊祜及家族中重要人物乡贯说为平阳的更占多数,这包括《晋书》成书之前的《太康地纪》《世说新语》《九家旧晋书辑本》《经典释文》,还包括《后汉书》中的《羊续传》、明清编《新泰县志》。近年来,随着考古新发现,一批羊族名人的墓穴在新泰羊流陆续出土,更证实了羊氏家族故里在新泰羊流,学术界异议渐微。
羊徽瑜籍贯被证实后,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羊徽瑜自小是否在羊流生长过?史籍无只字记载,但可据有关史料做出较为肯定的推测。依据一是羊徽瑜之父虽曾官任上党,但因英年早逝,任期时间短。按当时规矩,官员异地任职短时内许多是不带家眷而留于老家的。依据二是《晋书》有羊祜早年“尝游汶水之滨……”之句,汶水即今流经新泰境内的汶河,说明羊祜幼时应在老家生活过,据此说,其姐羊徽瑜也很有可能曾生活在羊流。
关于羊徽瑜,《晋书》所记简略,全传仅字。大意为:司马师原妻夏氏24岁饮毒身亡,司马师又娶了镇北将军濮阳吴质的女儿,不知何故,又休了吴女,娶了羊徽瑜。羊后一生无子,于咸宁四年即司马师死后19年65岁时去世。
对于羊徽瑜的评价,我们还能知道的是,旧《新泰县志》称其“贤后”。《晋书》上称其“聪敏有才行”,是说她聪明、有才,还是一个有德行守规矩没惹什么是非的女人。当然,有女入宫,娘家自然受惠,这是一个通则,史书上也确有羊氏家族“因羊徽瑜而显赫”之句,但所有资料没有羊后弄权或羊姓外戚干政的不良记录。从另一角度讲,司马师生前并未称帝,帝号是其侄子追封的。羊氏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是作为一个宦臣的正妻而存在的,干政也轮不到她。
羊献容被五废五立
另一皇后叫羊献容。当代学者周郢考察羊氏家谱,说羊徽瑜之父羊衜与羊献容曾祖父羊耽同为羊续之子,羊献容应称羊徽瑜姑奶奶。史料没有羊献容生卒年代及寿龄的记载,据推测,羊献容应生于公元2世纪80年代中期,比姑奶奶皇后小约七八旬。
晋武帝死后,惠帝司马衷登基。因司马衷有天生的愚症,导致了在位时期长达十几年的贾后专政及八王之乱。贾后的心毒性妒、擅政专权引得众怒。年,赵王伦齐王冏率兵入宫擒得贾后,诈说皇帝有诏废她。贾后说:“诏当从我出,何诏也?”但仍被酒毒死。之后,惠帝纳羊献容为后。
史书未对羊氏相貌有丝毫描述,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在叙述这段历史时,甚至未提及这么个人。但此女必是一代美人,证据有三:一,羊氏为与惠帝关系交好的大臣所荐,又为惠帝所爱,相貌岂能平平?二是清代所传《美女百态画谱》有羊氏一幅画像,画中羊氏窈窕姣好。当然,所画未必可信,但能入选百美图,本身亦说明问题。第三,前赵攻陷洛阳后,刘矅逼占羊氏为妻,特别宠爱她,可见羊氏作为女人的魅力。
遍览几千年封建华夏史,可以说,羊献容是入宫后经历最为坎坷的一位皇后。六年间被五废五立,且险被赐死。
年初春,羊献容才入宫,赵王伦篡位,废惠帝及羊后,自立为帝。后齐王冏、成都王颖等起兵讨伐伦,伦兵败被杀,惠帝及羊氏复位。3年后,成都王颖与河间王顒合攻洛阳,城陷后,羊氏被废为庶人,并迁往洛阳金墉城幽禁。待右卫将军陈眕打败颖,又复了羊氏的后位。仅仅两个月,一个叫张方的将领攻陷洛阳,又废了羊氏,并逼迫惠帝迁往长安,将羊氏独自留在洛阳。这一回是留台署复了羊氏的后位。几个月后,张方再次废掉羊后。河间王顒假以诏书,说羊氏“屡被奸人所立”,赐羊氏死。闻此情,多名大臣急奏求情,羊氏逃得一死。以后,惠帝又复了羊氏的后位,但很快又被洛阳令何乔废黜。这已是年,是羊氏第五次被废黜。以后直至司马顒兵败而忌惮,将属下张方斩杀,惠帝才又玩物也似被迎进洛阳。不日,张方的脑袋被送来得以验证,惠帝余悸暂消,这才第五次复了羊氏后位。
这时,晋惠帝已走到自己耻辱生命的尽头。不及半年,这个痴君就在那个冬天莫名地中毒死亡。
羊献容再婚引争议
年,洛阳被匈奴人刘聪攻占,刘聪族弟大将刘矅将羊献容“逼占”。数年后,刘聪死,刘矅夺得皇位,立羊氏为皇后,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五胡十六国”时期从此开始。
根据史料可断定,刘矅和羊献容是一对恩爱夫妻。据当时皇宫婚俗,羊氏入宫时当在十五六岁,11年后再嫁刘矅,已是二十六七岁的女人,且和前夫有过一次生育。但这丝毫未影响刘矅对她的感情,这也使得羊氏为刘矅生下多子。《晋书》中有两处羊献容为刘矅生子记录,说法有矛盾,一处记生了两个儿子,一处记生了三个儿子:刘熙、刘袭和刘阐。刘矅将刘熙立为太子,因为对“羊氏内有特宠”,甚至许其“外参朝政”。羊氏死后,有人劝刘矅改立太子,刘矅思念羊氏,坚决不改初衷。羊氏去世,刘矅非常悲痛,亲自去察看墓地建造,并背土覆坟。
单纯从作为一个男人来讲,古人笔下的刘矅也的确是招女人喜欢的:身长九尺三寸,性格拓落高亮,与众不群。读书志在广览,尤好兵书;雄武过人,铁厚一寸,射而洞之。难怪对于深受汉家传统伦理“一女不嫁二夫”影响的羊献容来说,能情不自禁了。
羊氏去世时大概三十七八岁样子,与刘矅共同生活了十多年。这应该是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羊氏感到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史书上有一段记载真实表现了羊氏这种感受:刘矅问她:“我与那个姓司马的比怎么样?”羊氏说:“哟,这哪能比?您是一个开创基业的圣主,他是一个亡国的痴君,身为皇帝,连妻儿甚至自身都庇护不了,让下人随意玩辱。我那时都不想活了,以为世间的男人都是这样,自嫁给您,才知道什么叫男人了!”
这段话还透视出羊献容的某些性格:直率、感性、有识,并充满着女人的激情。
然而,古人对羊氏此话颇有微辞。对羊氏的评价,多有贬侮。这并非因其嫁了二夫,“一女不嫁二夫”在中国封建史上,从来都是约束平民女的,对达官贵人家及皇家女性,从来无此禁。对羊氏指责主要因她嫁给了一个匈奴人,说她无民族气节。到清代编撰《新泰县志》时,虽颂羊徽瑜为“贤后”,对羊献容竟只字未提。
许多当代学者认为,从先秦开始,外族不断内迁并陆续汉化,才形成了当今的中华大民族。刘氏虽为匈奴血统,但早已在今山西一带居住并汉化。刘氏所建前赵政权,也是匈奴与汉人合建政权,所辖百姓多是汉族人,这是民族大融合的结果。羊献容嫁给刘矅就等于汉女嫁给满清人,谈不上无民族气节。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