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治疗+康复
很多情况下,心内科医生临床偏向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的抢救与治疗,但是,发病前的预防、发病后的康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量发病后患者得不到进一步的医学指导,从而反复发病、反复住院……
因此,心脏康复作为集预防、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重要防治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综合的康复医疗,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再发生,是目前心脏慢性期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心脏康复的内容包括规律用药、运动疗法、心理疗法、饮食疗法、行为疗法等。心脏康复临床研究表明,规范的心脏康复可以减轻心血管患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急性缺血性冠脉事件的再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并且心脏康复还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心脏康复还能降脂、降压,减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控制体重,改善体力,摆脱抑郁、焦虑等,心脏康复项目是预防心脏病再次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心脏康复医院驶上快车道
从最初引进心脏康复理念,6分钟步行试验、简单的康复训练发展为心肺运动评估、常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的院内外康复。医院多年精耕细作,心脏康复驶上了快车道。
今年,医院在创建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积累的工作基础上,联合药学部、康复科、心理科及营养科等科室,成立了心脏康复中心。
医院、医院携手合作,制作心脏康复诊治规范管理路径及流程,开设心脏康复专科门诊,推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模式,加强健康宣教力度。
中心从院内多学科资源整合,到院外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形成了院前预防、院中治疗、院后康复管理的完整心血管疾病治疗闭环。从尽早准确以心脏康复指南为依据的规范化诊疗,积极开展符合适应征的器械治疗和患者长期随访管理等方面入手,有效达到“规范心脏康复诊治,让每一位患者均能接受科学、恰当的治疗,较大限度地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的目标,从而提高医院心血管疾病的整体诊治水平。
针对心脏康复患者,中心开展健康教育、药物指导、运动治疗、戒烟指导、心理治疗、营养指导多模式心脏康复训练,让参加心脏康复项目的患者从中获益。
评估区
治疗区
急救区
患教区
针对患者情况,医院分三个阶段帮助患者心脏康复:
I期康复,适用于住院期间的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康复。早期的心脏康复、肺康复等均有助于其改善衰弱状态,有益于自理能力的恢复。
II期康复,患者通过医生制定的运动处方可在心内科门诊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训练的同时会有医生陪同记录观察。
III期康复,主要为居家康复,在医生运动处方指导下每日自行康复锻炼。医生会定期跟踪、回访,及时调整锻炼及服药方案。“心”起点从“心”出发共赴前行
11月3日,全国心脏康复中心现场认证专家组对医院心脏康复中心进行线上核查认证。重庆医院罗素新教授、医院张云梅教授以及心脏康复中心总部办公室刘欣怡老师对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康复中心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专业、细致的核查,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此次顺利通过全国第四批次心脏康复中心认证评审,医院将以此为“心”起点,从“心”出发,进一步加强心脏康复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大力完善心血管疾病患者从治疗到康复的全程闭环管理,有效提升心血管病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恢复健康。
END
作者:心血管内科、宣传科/胥红娟、黄平
编辑:黄平
审核:范利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