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遗居人文东都
新泰市东都镇
往明之前湖间隔,东渡曰僧西渡寺。
往来行者谣传都,遂得今日曰东都。
——题词:枭遥子
东都镇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年),东都三官庙曾有"明曰东渡僧西渡寺"的文字记载。明代以前,东都、西都之间曾有湖水相隔,来往需乘渡船,改称东渡、西渡。明嘉靖三十五年(年)前属新泰县娄德乡(南乡),清乾隆四十九年(年)属新县上保南乡,民国3年(年),设东都保,民国十年(年)设东都镇,年9月为泰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岔河区东都乡,年10月为新泰县抗日民主政府岔河区都东乡,年初为新泰县大区东都乡,年11月隶属于新汶市,年4月为新汶市东都人民公社,年2月为新泰市新汶办事处东都镇,年12月撤乡并处时原新泰市刘社办事处栾庄乡并入东都镇。
东都是一座历史古镇,属古战争兵家争夺的重地,唐宋时期的古战场,齐国右丞相鲍叔牙故居,乌珠台古人牙化石发现现场。
位于泰山南麓新泰市乌珠台村南丘陵山区凤凰山与玉皇山之间的沟壑中。
同时发现的还有马、牛、猪、鹿、虎、披毛犀等哺乳动物的牙齿化石。其中马属仅有零星的牙齿,未见马剌,大小与野驴齿相似;猪齿从典型的丘形结构看,与野猪齿相近;虎牙与周口店第一地点及河南安阳发现的虎牙标本接近。
王屋山因"其山形若王者之屋"而得名,它以主峰天坛为中心,
王屋山前有华盖峰,后有五斗峰,左有日精峰,右有月华峰,这一峰突起、群山簇拥之势,大有"惟我独尊"的王者风范。王屋山绿树掩映,清溪环流,云雾缭绕,亦真亦幻,各种宫观庙宇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真乃人间仙境,为道家修身养性的最佳场所,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道境极地"。二是从修道者的层次讲。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源自黄帝和老子的学说,所以又称"黄老之学"。早在战国及汉初的道家学派,就以黄帝和老子同为道家创始人。据唐代《天坛王屋山胜迹记》载:轩辕黄帝于元年正月甲子在王屋山设坛祭天,统一华夏,三年后的八月十五日又在王屋山重会西王母,他欣赏了天女宋妙英的仙歌仙舞,品尝了西王母赐给的琼浆玉液,这时的轩辕黄帝已经功成名就,十分羡慕和向往天上的神仙生活,于是就在王屋山建立上访院,拜广成子为师,最后得道成仙。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各路神仙、四方善士皆云集王屋山,这里的总仙宫便成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被奉为道教鼻祖的太上老君李耳,也曾在王屋山修道炼丹,现在天坛顶尚存"老子炼丹池"。其他还有道教早期的著名人物,如仙人广成子、浮丘公、周灵王太子王子晋、曾引发黄巾起义的《太平经》的作者于吉、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南岳夫人魏华存、东晋道教理论家、丹药学家葛洪,南朝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等,都曾修道于王屋山。唐代道教宗师司马承祯,曾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代皇帝召见,唐玄宗尊其为"全国道教首座",并命其在王屋山建庙而居。后又派胞妹玉真公主拜司马承祯为师入王屋山修道,陆续相继建成了紫微宫、阳台宫、清虚宫、总仙宫、十方院、灵都观等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从而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唐代著名的《道藏·上清天宫地府经》,把天下名山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王屋山被正式列为"天下第一洞天"。
图览东都
东都段柴汶河湿地
东都农业生态
乌珠台村文物保护碑
乌珠台智人牙化石发掘地
玉皇山
汶水朝阳
Tip:现有新泰古镇系列文章可在本平台内回复乡镇名即可获得。如:羊流
版权声明:本文系枭遥子原创稿件,版权归枭遥子团队所有。原创稿件版权归我方所有,禁止转载!违反本声明者,本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点击下方蓝字一起交流新泰文化!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