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新泰特产
新泰美景
新泰生活
新泰房产
新泰医院
新泰新闻

调查研究合肥六安两市财政扶持产业发展

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为深入贯彻全市“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高质量跨越发展总结动员大会精神,助推淮安高质量发展开新局,7月上旬,市人大调研组一行,分赴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学习考察财政扶持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所到之处创新氛围扑面而来、创投故事无处不在,两市财政扶持产业发展的战略视野、政策布局,令人震撼、令人叹服。

主要做法

合肥曾是一座二线城市经济实力、四线城市名气的省会城市,如今迅速崛起、一路高歌,发展成为全球家电之都、中国创新之城。六安曾是一座名气不高、留存感低、经常被外省人叫错的地级城市,如今抓住高铁机遇,综合实力不断跃升,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羽绒原产地和集散地,安徽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全方位的政策体系。两市持续构建“主政策抓全局、专项政策抓一域”的政策体系,配套制定财政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筑牢产业发展支撑点。合肥市政府出台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政策,财政部门制定了“3种基金+5大专项政策”,建立专项资金、产业基金和财政金融灵活运用、相互结合的资金支持机制,形成了“1+3+5+N”政策体系。六安市政府坚持“一业一策”,出台了推进重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具体政策和市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20条意见,明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分类,突出产业扶持重点,建立统一规范、分类科学、投向明确、公开透明、注重绩效的专项资金管理体制,财政部门制定了“三重一创”、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创新驱动等系列扶持产业政策措施,形成了“1+N”政策体系。大手笔的财政投入。两市积极通过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资金、压缩一般公共支出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产业投入。投入力度大,年合肥市预算安排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9%;年六安市本级预算安排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7%。整合力度大,合肥市采取“总量控制、全面整合”的方式,将财政扶持产业发展政策资金和目标任务全面统筹整合,实行统一管理、市县区联动,提高政策的整体性、统一性;六安市采取“取消一批、整合一批、保留一批、优化一批”的方式,加大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聚合资金使用方向,改变过去普惠制为主的分配形式。奖补力度大,合肥市对存量工业企业升级改造最高补贴万元,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最高补贴万元,对工业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出10亿元以上分档给予管理团队最高万元奖励;六安市对企业设备投资达到万元以上给予设备投资额20%的奖励(最高不超过万元),对企业成功上市给予万元奖励。专业化的基金运作。两市创新财政扶持产业发展方式,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行”的原则,成立产业投资集团,设立政府投资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将拨款变投资、投资变基金,集中投到新兴产业上,投在企业项目建设关键节点。建立基金投入支持产业机制,合肥市每年从产业政策资金总盘子切块安排基金投入资金,年均投入超过10亿元,累计投入近80亿元;六安市采用“母基金”加“子基金”的运作模式,政府投资基金出资9.18亿元设立子基金12支,基金总规模48.9亿元,累计投资26.06亿元。积极争取国家产业基金支持,合肥市认缴国家集成电路基金75亿元,争取该基金投资合肥沛顿、长鑫项目共计59.5亿元;认缴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30亿元,争取该基金投资合肥蔚来汽车项目10亿元。会算账的招商团队。两市把财政支持政策作为招引项目的组成部分,坚持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算大账、算长远账,综合分析项目引进所能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外溢社会效益,有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和企业健康发展。项目研判算细账,合肥瞄准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找准自身产业定位,研究产业发展趋势,捕捉产业转移信息。项目一旦被盯上,不由一个部门说了算,而是一个团队共商共议,算能不能干、投入产出、项目贡献。项目论证算大账,合肥除了依靠自身专业招商团队研判之外,对于体量较大、技术先进、专业性强、风险性高的项目,邀请专家智库研判产业前景、分析投资方式,借助专业咨询机构独立调查企业背景、评价企业信誉,组织产投集团尽职调研、评判客商团队,算产业特色优势、企业发展前景。专班决策算长远账,项目通过研判分析,项目“链长”及时跟进,项目专班算经济发展账、财力贡献账,会商资金兑现时间节点,确保项目建设零阻力推进、无障碍施工、高效率建成投产。

经验启示

一个项目可以带动一座城市兴起,一个产业可以激活整个区域产业兴旺。产业与城市的共振与融合,催生了“合肥模式”“六安之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敢为人先是推动区域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合肥经过十四年的不懈追赶,从GDP千亿城市跻身于“万亿俱乐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难辛。合肥强势进击的背后,不是偶发运气因素,更不是外界戏称一路“豪赌”,而是从自身定位、发展阶段、科教优势出发,深化对产业的理解、机会的判断,并最终将这种理解判断以高效组织效率和高位跟进专班予以落地。8年合肥果敢决断引进经营不善、多地拒绝的京东方,看好6代线的市场潜力,解决了合肥家电“缺屏”之痛,这为合肥奠定了新型显示器产业优势,更为合肥集聚了上下游数百家配套企业集群。屏幕问题解决了,驱动芯片依然依赖进口,年合肥抓住集成电路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引进兆易创新专攻DRAM芯片研发生产。合肥抓住了一次次机遇,换来了一个个产业崛起,这些支柱产业成为推动合肥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撑起的“跳杆”,更为合肥经济总量破万亿提供了坚实的动能支撑。“合肥模式”告诉我们,敢于无中生有;定能弯道超越,敢于超前谋划,定能抢占高地。善谋善为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产业转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高投入、发展的长周期。六安聚焦产业发展基础,围绕产业发展布局,以“财”之担当、“财”之力量,系统整合财政专项资金,不搞“小而全”、不撒“胡椒面”,建立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瞄准行业先进,对标诊断制造技术、设备、工艺、产品等,每年选出技改示范项目,利用产业引导资金支持重点产业技术改造,利用科技创新资金引来大院大所科研成果转化,推动航空装备、核能材料和氢燃料电池等“六安制造”,打造以霍山石斛、金寨灵芝为特色的生物健康产业集群。“六安之路”告诉我们,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就会坐失良机,唯有敢闯善为、善谋善为,才能破除惯性思维、跟风思维。巧用利器是加速重大项目落地的引擎动力。合肥工业体量不及东部省会城市,六安财政收入不及淮安一半,但是两市采取“基金+产业”“基金+基地”模式,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推动重大项目快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合肥通过投资京东方、合肥长鑫,做大了政府投资基金规模,实现了财政资金滚动和放大使用。年合肥把握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通过政府投资公司联合社会资本拿出多亿元投资蔚来新能源汽车,今年4月蔚来新能源汽车第10万台量产车正式下线,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一年多时间。年六安通过产业投资基金招引总投资亿元恒大新能源汽车六安基地项目。两地实践告诉我们,产业投资基金是招引大项目的催化剂,是建链强链的动力源,招引好项目既要算好账、更要很舍得。多点协同是助力现代产业集群的不竭动力。产业发展既要“顶天立地”头部企业的带动,更要“铺天盖地”中小企业的支撑,形成链式发展、集群发展。但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发展。两地打造以产入融、以融促产的“政易贷”平台,建立政府、银行、担保新型风险分担机制,对小微企业无力偿还到期贷款的,实行“”风险共担;对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到期出现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的,融资担保公司提供续贷过桥资金,无需企业提供抵押物反担保,财政按照融资担保总额的1%给予补贴,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府搭台、金融唱戏,合肥打造出“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的新兴产业集群,六安打造出“白鹅王国、羽绒之都”的现代农业基地。

几点建议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市域强。当前淮安正处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项目建设的提质期,财政扶持产业发展必须践行新发展理念,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冲破体制机制障碍,跳出老套路、革除旧框框,从更深层次、更宽维度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推动淮安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聚焦主导产业,强化政策供给。“十四五”时期我市确立构建“”主导产业体系,这为财政扶持产业发展提供了遵循。但我市财政扶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缺乏系统集成,扶持重点不够突出,实施操作不够简洁明了,应对现行扶持措施重新审视,适时修订完善。强化政策的引领性,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壮大,加强财政扶持政策与产业发展政策的集成藕合,推动财政扶持政策向功能性转型。强化政策的统筹性,围绕园区、县区产业发展定位,统筹研究全市财政扶持政策措施,实行统一管理、抓大带小,市级政策支持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小额奖补政策园区、县区结合实际出台细则,推动政策上下联动发力,确保产业政策落地见效。强化政策的精准性,把握我市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针对当前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挂牌企业数量低于全省平均以及企业投资、研发投入不足等,及时补充临时性扶持措施,弥补产业发展劣势。加大财政投入,放大扶持效应。我市目前财政扶持产业发展的资金分类固化现象仍较突出,资金投入力度仍显不足、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今年预算安排工信产业发展资金、科技扶持专项资金、金融产业专项资金、商务流通发展资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等6项专项资金2.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围绕我市产业集群规划和产业生态图谱,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动态调整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方向,避免政策扶持与发展实际脱节,防止政策僵化、扶持滞后。聚合资金突出重点,加大财政专项资金优化整合力度,归并目标相近、投向相同的专项资金,清理政策到期、低效无效的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隐形冠军、技术改造、新兴产业、两化融合等。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盘活存量资金,有效控制结转结余资金,推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切实把有限资金用在扶持产业发展上。注重财金联动,创新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投资基金的撬动作用,改变我市目前事后奖补的单一扶持方式,综合运用股权投资、风险补偿、固投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变“财政投入”为“财金联动”,提高对现代产业体系的扶持力度。理顺投资运营体制,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原则,改革政府投资运营管理体制,设立产业投资集团,重构政府投资基金并将基金投入资金全部注入产业投资集团,增强产业投资集团综合实力。做大产业投资基金盘子,加强与国家、省各类基金联动,吸引高端资源要素集聚淮安;加强与国内顶尖基金管理团队合作,壮大基金“朋友圈”;引导社会资本与现代产业紧密对接,牵引更多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淮安,厚植资本“生态圈”。构建企业上市培育体系,预算安排企业上市扶持专项资金,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搭建金融、科技综合服务平台,打造科创版、创业版、新三版上市培育体系;细化后备企业分类,加强指导,精准对接,加大孵化培育深度广度,充实上市后备资源。突出激励引导,激发创造活力。建立重大项目招引激励机制,打造一批熟悉产业政策、掌握前沿科技、了解产业生态的招商团队,培育一批懂经济、有情怀的招商干部,建立一支深研行业发展报告、善于资本运作的咨询决策团队,以投资额、落地率、产值贡献度、亩产税收贡献率、基金回报率等,重奖招商团队、重用有功之臣,形成大抓项目、服务项目的激励导向。建立存贷挂钩激励机制,整合政府性资金财政专户,将资金存放与金融机构支持产业发展贡献度挂钩,激励金融机构逐步扩大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稳步提高制造业贷款比例,更好服务现代产业发展。建立管理团队激励机制,用个性化奖励,奖励不甘平凡的优秀管理团队,每年依据企业纳税增幅、科技创新、技改扩规、稳岗就业、应税开票等,分别确定不同奖项及金额,激励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特,实现产业留人、项目留人、发展留人。来源:《淮安通讯》年第12期作者:肖进方、胡锦尧、倪明、陈国庆、张晓鹏、陶茂林▼更多精彩推荐,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taishizx.com/xttc/11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