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点谋划
聚力推动便民服务工作
便民服务是政务服务工作在基层的重要延伸,是政务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新泰市始终将其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畅通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来谋划推动。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E路通”工程,列入年度为民所办的十件实事之一,集合力量构建“1+20+N”的便民服务体系。今年,在筑牢城市基层党建联合体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基础上,中共新泰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建立健全“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区域化党群服务站-村级代办点”三位一体便民服务体系,纳入全市发挥乡镇党委“龙头”作用、抓乡促村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重点任务,统筹推进提升我市便民服务工作水平。二是强化政策引领。为指导规范便民服务工作,相继出台了《全市加快推进市乡村便民服务“E路通”工程实施方案》《深化市乡村便民服务“E路通”工程推进村(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实施》等政策文件,提出“十有”建设标准,“六有一能”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村(社区)便民服务工作管理体系。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泰好办”自助服务终端配置打造“全科+自助”社区服务新模式的实施方案》,为新形势下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便民服务工作指明方向。三是强化督导调度。建立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领导成员联系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工作制度,推出工作推进十条措施。构建年初定目标、年中抓落实、年底见成效等工作机制。修订完善便民服务工作考核细则,将便民服务工作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范畴,实行月度排名通报、季度集中调研、年度综合考评。常态化召开工作座谈会、问题通报会、情况分析会等,全面加强对便民服务工作的指导,推动“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贴心代办·一次办好”改革和“一件事一次办”等各项改革落到实处。把握关键环节
提升便民服务建设成效
场所建设、事项进驻、人员是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关键支撑。始终坚持紧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夯实工作基础,保障村(社区)便民服务工作落地见效。一是规范场所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近年来,先后打造了集党建、便民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12个,建设城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27个,建设村级便民服务站个,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立足经济条件差异性和服务功能多样性,鼓励城市社区合理规划布局,配齐配全设施备。年3月,经批准,新泰市第一家新型城市社区-清华园社区成立,同期对外开放的便民服务中心约m2,按照“一室多能、综合利用”的原则,系统打造了“两家两吧四驿站”,即党员之家、居民之家,读书充电吧、技能学习吧及文体驿站、国风驿站、创业驿站、暖心驿站,近万名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各类优质服务。二是规范进驻事项,推行“清单式”服务。年,由民政部门牵头,对村(社区)服务职能进行梳理。据统计,依法履职事项28项、依法协助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20项、办理便民服务事项21项。在此基础上,率先公布《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将包括党员服务、养老医疗、社会救助、卫生健康、优抚帮扶、物业服务等在内的11类34项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按照“同一事项、同一标准”要求,及“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由行政审批服务部门牵头,人社、医保、组织、民政、卫健等部门配合,逐项编制面向办事群众的服务指南,通过在服务现场摆放折页、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