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朋友圈忽然被18岁照片刷了屏!年即将到来,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的那一年?
这些年,一个人长大成年的美好过程;
这些年,也是一个城市成长蜕变的见证。
今天,你们都在晒18岁照片,而我却想晒晒年轻的新泰!…
消失的地点
街心花园现钻石铭厦广场位置,里面有着我们的童年...还有抹不掉的记忆!
百货大楼曾经辉煌一时的百货大楼,爸妈年轻时购物首选地,如今已不知去向。
新泰火车站当年的火车站
大集那时的大集,如今的平阳国际。
胡家沟渡槽来这里玩过的请举手!
南潭公园南潭公园虽然不复存在,但依然鲜活地存在大家的记忆里。取代他的,是现在的明珠广场。
市政府旧址
食品厂旧址
人民银行旧址
民政局旧址
劳动局旧址
工商银行旧址
不夜城及广播电视局
很难想象,这里居然是府前街与平阳路的交汇处的西北角。
新泰饭店旧址
消失的味道
炕炉子小时候每到做饭时,听着劈柴声、炒菜声,是咱新泰小妮最幸福的时刻。最喜欢给妈妈打下手,坐在灶门前给母亲添柴烧火,然后时不时吞着口水,伺机还偷上几嘴。
爆米花“砰”的一声,小朋友们都会朝着声响传来的方向跑去。因为大家都闻见了那新鲜的玉米香,这肯定是爆米花师傅来了。师傅会挑着担子,一头放着葫芦状的“炮弹”,另一头则是火炉与风箱。他可是小时候我最爱的职业啊!
老糖一直会有人骑着老式自行车走街串巷,可以买,也可以用家里的旧鞋子之类换。街边的师傅用小铁锤敲打铁板发出叮当的清脆响声,敲下几厘米见方的小白块,听到声音就仿佛闻到老糖的甜味。地道的老糖很甜很粘牙,让人又爱又恨,喜欢得不得了。
鸡蛋呱嗒其实在20年前,鸡蛋呱嗒是很普通的。但现在,外面已经吃不太到了。小时候妈妈会给我做,在面粉糊里加入鸡蛋、葱花,放在锅里一煎,出锅的时候金灿灿绿油油的,好吃!
烤地瓜小时候,坐在灶膛边取暖时,就会往灶膛里放上几个地瓜,从灶膛里出来的地瓜虽然外面黑乎乎的一层,但是剥掉外皮后,热气腾腾的地瓜真的很好吃。虽然现在外面也有卖烤红薯,但跟灶膛里煨出来的地瓜不能比啊,那熟悉的味道已不在了。
消失的声音
老新泰的吆喝声最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穿梭于小巷中的买卖人,洪亮的吆喝声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冰糕!~冰糕!~”小时候,高一声低一声的吆喝,常常响起在街头巷尾,伴随着木块敲击木质冰棒箱子的“啪啪”声响。
“收破烂来?”那时收破烂的不像现在骑三轮车或推板车,而是挑着一副箩筐沿街吆喝,但绝没有一丝鄙视。一听到吆喝声,好多人家就会拿出破旧物品来卖,比如碎铜废铁、碎玻璃、牙膏锡、旧衣裤等。
“磨剪子来,炝菜刀”吆喝声故意拉得很长,一声接一声从巷里传出,就像童谣一般,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补窝子来”以前谁家的铁锅坏了,都会交给补锅匠来进行修补。补锅匠支起火炉,手拉风箱再化上铁水,把熔化的铁水倒到铁锅破损的地方,布棍一顶,片刻时间就能补好。现在就见不到这个场景啦!
消失的感
关于这一点
我相信大家最有感触的就是邻里感情
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
没有那么多的豪宅别墅
大家都住在一个小院子里
或者是一条小巷子里
(现沁园春)
邻里关系总是那么的和睦
邻居阿姨和妈妈的关系就像亲姐妹
邻居叔叔和爸爸的关系就像久违的老朋友
他们一起聊天、打牌
一起逛街、购物;一起做饭、聚餐
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充满乐趣
(消失的麦子垛)
小时候放学回家
甩下书包就去找邻居家的孩子玩了
吵个架只要一颗大白兔奶糖就能和好
大家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去平阳河公园
狭小的巷子里到处回荡着我们的笑声
那时候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
爸爸妈妈去上班了
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
不像现在孩子
爷爷奶奶姥娘姥爷都不在身边
关系也不怎么亲了
祖孙亲情都淡了许多
更不要说邻里之间的感情了
现在大家都住在一个单元楼里
小区大门进出要刷卡
单元楼楼下进出也要刷卡
对面的那户人家住着什么样的人也完全不知道
只有在同时出电梯的时候
才会忽然意识到
哦,这就是我的邻室啊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广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有好的白癜风医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