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与新泰
□李酉宏
鲁迅先生虽然没有来过新泰,却与新泰有4次交集,一次是其早年的著作中提到过新泰,3次是他收集的拓片中有新泰的作品。
光绪三十二年()五月,日本东京并木活板所出版《中国矿产志》,署江宁顾琅、会稽周树人合撰,这是中国第一部地质矿产专业志。它的缘起,是因德国人李希霍芬从年11月到年5月,分7次对大清18个行省中的13个进行徒步考察。特别是年3月,他利用半年时间,详细考察了山东临沂、泰安、济南、淄博、潍坊、烟台等地,专门提交了《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报告,后来又绘制成中国第一张《中国煤炭分布图》,并鼓励德帝国抢占胶州湾。鲁迅受此刺激,遂发奋撰写中国人自己的矿产志。
在本书第五章《山东省矿产·非金属矿·煤矿》中,列举“泰安府新泰县”煤矿:“新泰煤田,田在县治北,煤层厚约二尺,凿五十尺至百尺之竖坑取之。煤作片状,有光泽,撮之污指,质复粗疏易碎。当聂氏旅行斯土时,其值每吨十四点零四马克云。”文中的“聂氏”,是RichthofenFerdinandvon(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当时的音译“聂诃芬”。
鲁迅先生关于新泰煤矿的资料来源于何处目前尚不清楚,但书中“田在县治北”这一点,显然接受了李希霍芬的考察结果。李希霍芬在新泰的考察报告中写道:山东新泰县西北30里之井家庄(Tsing-kotschwang),竖井50尺至尺,在矿地每斤2.5文(合3.12元一吨),供应本地。李希霍芬当年来新泰考察的情况,现在已无资料可再还原,但事实却是:当时新泰县井家庄没有煤矿!
新泰的煤炭开采在正史记载中始于清康熙年间:康熙四十九年,山西汾阳商人刘曾汉在新泰禹村集资办矿;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三年间,新泰翟镇曹家庄曹氏兄弟在泉沟村南开“包袱地井”,莲花山前魏家峪、麻峪村张、尹二姓十几户农民在泉沟村东开“势力合井”。李希霍芬所说的“县西北30里”,可能是这两个煤矿中之一,其地理位置和距离也大致符合李希霍芬报告中的描述。
大约在年左右,鲁迅先生有了编辑汉画像稿的打算,从是年开始搜集汉画像石、碑碣拓片,并开始重订杨守敬的《寰宇贞石图》。在年的日记中,记载有:(4月2日)“午后往留黎(琉璃)厂买《韩仁铭》……又《受禅表》《孙夫人碑》《根法师碑》各一枚,二元”。(9月23日)“午后往留黎厂买《师旷墓画像》四枚”。年5月16日“午后往留黎厂买《映佛岩摩崖》八枚”。“映佛岩”是时新泰梁父山上刻经石的称谓。
年,鲁迅先生重订《寰宇贞石图》,第二册目录中,有“任城太守夫人碑,□□八年五月庚寅□□十二日甲申□□,案:泰始八年。在山东新泰新甫山下”。此处的“任城太守夫人碑”,就是前面提到的“孙夫人碑”,其全称是《晋任城太守夫人孙氏之碑》。
但此处所辑录的,与碑文实际却有出入。鲁迅先生所记共有6个空字,但实际是4个:前两个空字是“泰始”;“庚寅”后是一个空字,是“卒”;“甲申”后也是一个空字,是“葬”。另:“八年五月”错,应是“八年十月”。
在鲁迅先生所购买的汉画像拓片中,有“朱鲔墓石室画像”52幅,先生在每一石室画像后都有一段录文,以介绍该石室的概况。朱鲔墓位于山东金乡县城西,但这篇石室画像录文特别之处,却是有“新泰师旷墓石室画像”录文。
新泰师旷墓前画象四石
第一石高五尺四寸,广二尺八寸。三层。上层连泉;次二层车马,大半漫灭。
第二石高五尺九寸,广二尺八寸。四层。上层连泉;第二层漫灭,刻一(鼎状物图)形,后人所作;第三层在上方一马,下方一车,可辨之。刻一(人面图)形,亦后人作;第四层存上半,俱漫灭。
第三石高广同第一石。三层。俱漫灭,石裂为三。
第四石高广同前。三层。上二曾俱漫灭;下层车马。
在山东新泰东北四十里。
在这4幅拓片上,鲁迅先生还分别钤有4枚不同的印章,分别是:“周树”“会稽周氏收藏”“俟堂”“俟堂石墨”印。
从“会稽周氏收藏”和“俟堂石墨”二印可知,鲁迅先生整理这4幅拓片的时间应在年3月份以后。据先生《丁巳日记》3月29日记载:“托师曾从同古堂刻木印二枚成。”这两枚印章,就是“会稽周氏收藏”和“俟堂石墨”。鲁迅先生因藏碑拓之需,请陈师曾代刻两枚木章,陈先生又委托同古堂张樾丞代刻。其中“会稽周氏收藏”章的边款是“师曾书属樾丞刻”;“会稽周氏藏本”章的边款是“丁巳年二月师曾书属樾丞刻”。张樾丞先生是一代治印大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就是张先生的精心之作。
清季民初,新泰民生凋敝,经济、文化一无可言,但因矿藏和文物数入鲁迅先生法眼,实属新泰幸事。
来源:今日新泰副刊文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