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新泰特产
新泰美景
新泰生活
新泰房产
新泰医院
新泰新闻

通州民俗以前通州人过元宵节竟然这么嗨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青玉案·元夕》,道出了宋代元宵节夜晚的繁华与烂漫。

而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了。

那您知道,以前通州人过元宵节的习俗么?

借此机会,通州小布(北京通州发布:bjtzfb)就和您说一下咱老通州的元宵节。

稍安勿躁,这里,咱们先科普下:元宵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

《通州民俗》记载: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或者灯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一个较大的节日。

我国节日多源于庆典或祭祀,上元节也不例外。上元节始自汉代,盛于隋唐,其由来众说纷坛不一。

一说是汉高祖刘邦在甘泉宫修造豪华的祭坛,用作祭祀太一真神。

《史记·乐书》载:“汉家常以正月上元祭祀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祭,至明而终。”

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道教的“三元”之说,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官,使之与岁时相配,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是祭祀“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的日子”。

还有一种说法:汉高祖刘邦死后,狠毒淫逸的皇后吕雉篡权,成了吕氏的天下。周勃、陈平等人铲除诸吕,拥立代王刘恒为文帝。刘恒称帝以后,每逢平息诸吕的日子——正月十五,就微服出宫,与百姓同乐,久而久之成了节日。因为古称正月为“元”月,称夜为“宵”,故名“元宵节”。

再有一种说法是来自东汉明帝的“燃灯礼佛”之说。刘庄笃信佛教,为了效仿印度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燃放焰火,期望能看到佛舍利放光的习俗。他于永平十年颁诏天下: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悬灯结彩、燃放焰火,以示敬佛。这大概就是元宵节张灯、观灯的起源吧!所以后来上元节也称“灯节”。

其实,通州小布最喜欢下面这个充满了智慧和温情的故事:

★“东方朔智救元宵女”:

汉朝宫中有个叫元宵的宫女,想念父母,痛不欲生。这件事被足智多谋的太中大夫东方朔知道了,甚感同情。于是在长安闹市摆了卦摊,告诉大家正月十五长安将遭大火,可在十三日傍晚到城南,迎候一位身披红衫的少女,如苦苦哀求,或可得救。

十三日中午刚过,人们就迫不及待地赶到城南大道等候。傍晚果然来了位红衣女郎。该女子写一个愒(指帖),上写:“帝阙长安,即将罹难,上元之夜,必遭火焚”,让人们拿给皇帝。

皇帝吓傻了眼。东方朔乘机上奏:“臣闻火神君爱吃汤圆,可让百姓在正月十五家家做汤圆供奉火神,祈求慈悲,然后传谕皇宫、街市、居民在夜里悬灯结彩,燃放焰火,让玉帝误认为长安火起,同时大开城门让乡下人进城观看花灯,陛下与王子嫔妃、宫娥彩女混在人群当中,定可免灾祸。皇帝准奏。

于是,正月十五夜晚,长安城里灯火辉煌,焰花耀眼,鞭炮之声震耳欲聋。城乡百姓(包括元宵的父母亲人)蜂拥而至,进城逛灯。宫女元宵手举宫灯走在街头,与家人相见,惊喜若狂。

长安城在欢腾中平安度过,皇帝大喜,以后年年如此,相传成俗。

了解了元宵节的由来,下面,咱就来说说通州元宵节那些颇为讲究的民俗:

通州

·

观灯

俗话说“正月十五逛花灯”,可见老年间张灯、观灯是上元节特有的内容之一。

据记载:清朝乾、嘉年间,每逢正月十五通州的钟鼓楼,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供人欣赏。真可谓皓月当空,华灯闪烁,交相辉映,异彩纷呈。

同时城乡的高跷、小车会、旱船、跑驴儿等民间花会,云集古城,锣鼓喧天,欢声鼎沸,万人空巷,盛况空前,大有效仿“金吾不禁”之古制。

北大街路西的新泰杂货铺,每年灯节前后展出一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雪人,人们称之为“冰灯”,夜间点燃巨大的蜡烛,别有一番情趣。大概算是早期的微型“冰雕”吧!这无疑给通州的灯节增添一个靓丽的景点。

通州

·

元宵

元宵是正月十五上元节的节令食品。早年一进人正月,天禄斋等糕点铺和随处可见的元宵摊点,支起案子,摆出大笸箩,现摇现卖。

(图片仅供参考)

当年的元宵馅种类比较少,大概只有山楂、白糖、黑糖、澄沙几种,有的摊点还卖煮熟了的元宵。

此外,通州城乡还有高跷等花会活动,给灯节增欢助兴。

过去,每逢正月十五晚上,人们会在佛前供几碗元宵,一杯清茶,用彩色灯花纸撮成的灯花(蘸油),码在茶盘里放在供桌上。拈香、磕头,然后把灯花由里屋窗台、炕沿、桌椅、门坎……向外一盏一盏的边点边摆,一直摆到大门外,叫“散灯”。

说了这么多,想必您对通州元宵节的民俗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最后,在这美好的日子里,通州小布恭祝您元宵节快乐!

(来源:《通州民俗》王文续







































北京中科忽悠
白癫疯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taishizx.com/xtsh/164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