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的原因,看完令人痛心,简直就是历史奇闻!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裂”的一年,这年3月,李自成率百万大军北上攻取燕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灭亡。随后满洲人入主中原。南明的历史一般容易被人忽视,教科书上也是直接写清军入主中原,然后清朝开始了一笔带过,但是南明的历史对中国意义重大,一个30多万人的落后文明的民族把一个上亿人口的先进文明大国给灭了,值得我们反思。
历史上有一个朝代的灭亡令很多网友十分痛心,那就是天子镇雄关,君王死社稷的大明朝,然而这个每个朝代的灭亡都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明朝也是如此,今天就讲讲曾经十四个清军骑兵却拿下广州城还抓获南明皇帝的奇闻。
这一切还得从明王朝正统皇帝崇祯的自尽说起,自打北方连年战乱而南方巨富官僚阶级却还在贪图享乐拖欠税收时,明王朝的覆灭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大兵压境群臣却只顾党争,果然不久后明军将领接连投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则一路凯歌直取北京,城破君王死,曾经无上荣光的明王朝一夜之间就分崩离析,但是南明政权却在中国东部南部一直持续了几十年。
当时全天下都对南明小王朝寄予厚望,都认为是一个东晋或者南宋一般的王朝,傻白甜的以为可以抗衡清军上百年甚至是北上收复中原。
然而事实证明南明政权的几个皇帝以及朝中的众多大臣全部都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皇室权利争斗以及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的党争上,面对清军的步步紧逼完全提不起士气,于是就上演了14个骑兵攻陷广州俘虏皇帝的亘古奇闻。
值得注意的是,奉命收取山东的清军不仅兵力有限,而且由于清廷也看出自己真正的对手是大顺军,所以二十九日觉罗巴哈纳、石廷柱报告已平定了霸州、沧州、德州、临清之后,多尔衮并没有叫他们继续南下,而是在七月初三日下令将觉罗巴哈纳、石廷柱部调往山西,会同叶臣部合攻太原等地的大顺军。这两部清军调走以后,王鳌永、方大猷临时拼凑了一些散兵游勇,不仅战斗力单薄,数额也只有几千人。
公元年,内阁大学士苏观生等大臣在广州拥护唐王朱聿鐭称帝,史称绍武帝。政权建立后重心完全没放在与清军的作战上,满朝文武又操起了内斗的老路子,这时清军的南明降将李成栋深知朝廷内斗惨烈,派出了14名骑兵准备一探虚实。
年12月15日,这个南明史上最耻辱的一天,14个八旗兵在清晨悄悄的来到了广州布政司衙门门口后,突然脱了帽子,露出了已经剃完发的光额头,拔出了刀刃大声喊道:“清军攻来了!”
一时间满城震动,清军在江南的残暴已经传遍了南明,百姓们一听纷纷开始四散逃跑,整个广州城乱成了一锅粥。而南明的士兵更是一点作战的勇气都提不起来,跑的比百姓还快,一时间甚至营造出了清军大军来袭的假象,满朝文武此时更是胆子都吓破了,而那十四个清兵看这情况更是越杀越来劲,居然一路杀到了东门。
绍武帝和众多大臣毫无勇气指挥作战,纷纷收拾好财产一路逃出了广州城,然而刚出了城绍武帝就被清军抓了个现行,这位小朝廷的皇帝在被清军俘虏之后还算有点气节,拿着腰带自杀殉国了,一个南明政权宣告灭亡。
南明史之于我,更多是一种情感因素在里面,我把南明史看做是我读中国古代史的一种终结。当南明逝去,传统的华夏文明史就此告一段落。清朝依然是一个强盛的朝代,但清之后至今,已经是另一种感觉了。这种感觉,让人始终有一种天涯羁旅,茫然不知何处是他乡的伤怀。
绍武政权被十四个清军一锅端的事情真是荒唐至极,所以并不意外南明政权仅仅存在了几十年就被覆灭。
弘光君臣一味偏安江左,毫无进取之意,王鳌永、方大猷仅凭清廷的声威到处接管山东未附各州县。直到八月间山东许多地方仍不愿归附清朝,例如距省会济南仅三百余里的新泰县在大顺政权委派的县令周祚鼎坚持下,六次拒绝王鳌永、方大猷的招降。在这前后山东各地百姓的反清义举此伏彼起,都是一种自发的斗争,从来没有得到南明弘光朝廷的支持。自从明末以来,山东一省地方性的农民起义连绵不断,明朝廷的统治已经很不稳固。大顺政权接管该省后,由于实行免赋政策,派遣的官员奉公守法,吏治严明,受到当地贫苦百姓的拥护。原先所谓的“土贼”有的自行解散归农,的有改编为大顺政权的地方武装,一度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平静局面。大顺军主力西撤后,明朝官绅乘机颠覆大顺地方政权,实行反攻倒算,许多地方的农民又自发地组织武装同官绅势力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