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齐文化铸就淄博特色城市文化,不叫淄博文创经济不景气》
齐文化的发祥地在山东省的淄博市,这里是山东省最早的人类--沂源猿人的发祥地。在齐国产生以前,这里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史前考古文化、东夷文化、殷商文化、姜炎文化和姬周文化,西周初叶的姜太公封齐建国以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齐文化。齐文化孕育形成于这一地区,我们现在从旅游的角度来开发利用它,首先应当注意到的就是这一地域文化的垄断性:从地理环境上看,齐文化就是发源并形成于这一地区,这是其他地区的任何文化体系所不可取代的,其垄断价值是永恒的;从内容上看,齐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齐地考古文化、齐国政治文化、经济文化、齐兵学、管子学、晏子学、稷下学、科技教育、齐地民俗、齐派经学等等,其中,《管子》被誉为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考工记》被誉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科技经典,《孙子兵法》被誉为我国古代兵学圣典,稷下学宫是我国古代第一所官办大学和百家争鸣的场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智囊机构。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齐文化形成了尚变革、重开放、崇务实、尚法制、兼容并包等鲜明特点。齐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整个早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辐射力,直接影响到秦汉以后的社会各个层面。
齐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在先秦众多的诸侯国乃至由此形成的丰富多彩的众多地域文化当中,其丰富程度、特色鲜明度,都是独树一帜的。齐文化资源的垄断性,是发展齐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齐文化发祥于现今的山东省淄博市。从地理位置上看,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的鲁中山区与鲁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与潍坊、东营两市接壤,西与济南、莱芜两市相连,南临泰安、临沂两市,北隔黄河与滨州相望,东北、西北与滨州市接壤。东近海,西北连河(黄河),南北与山区、平原链接。基本的状况是,位居平原,靠山近海,东西南北,路陆海空,交通便利。从旅游环境上看,南部的泰山、曲阜,东部的青岛、烟台、潍坊,西部的济南,北部的黄河入海口,都是著名的旅游地区。淄博市位居其中,东西有胶济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国道相连,南北有滨博高速公路、新泰铁路、国道贯穿,已经成为山东省各大旅游区域交通网络中的组成部分。从山东省的文化旅游框架结构来看,曲皇的孔子文化、泰安的泰山文化、
潍坊的民俗文化、济南的泉城文化,东营的黄河文化是基本的支撑点,生态文化方面,淄博东南部山区还没有进入开发过程。淄博市的临淄区到莱芜之间,有长峪道直接贯通”,具备了建设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糅为一体的旅游景区的基本条件。
声明:本文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