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为生计漂泊打工,出齐鲁先后在帝都、辽西、冀北、晋陕、苏南、闽南,足迹大半个神州。
就所谓的酒桌文化而言,个人以为:齐鲁大地是礼仪之邦,尊卑老幼依然有序,造就了“座位”的复杂和礼仪。
年过半百,鬓毛霜衰,已觉苍老,悠然思乡;虽未潦倒落魄,但也一事无成;无能染指琴棋书画,唯喜酒桌与朋友推杯换盏。
打工生涯也从初期的忙碌到如今较轻松,有闲暇回味几十年浸润在酒桌上的生活,搜肠刮肚、穷尽所学,工作之余写了一篇有关“坐席”喝酒的杂文,不敢说“以飨读者”,仅供大家饭后消闲,足矣。
分享大家,以解思乡之情。
欢迎斧正。
作者:王书民
新泰“坐席”的习俗
二零一七年初夏,受邀携夫人广州行。余暇到虎门侄女家,翌日带我们游“可园”。送行晚餐喝酒酣畅,谈及老家“坐席喝酒”的种种趣事,侄女说何不写出来,让我们这些远离老家的人了解一下老家的习俗。
幸好本人读过几年书识得几个字,从未写过东西且工科出身,踌躇再三才敢动笔。工作之余,细细回忆,流水账般叙述如下,不当之处请读者不吝斧正。
在老家所谓“坐席”,就是赴宴。
老家的“席”有很多种类:婚丧生寿、亲朋相聚、过年过节、接风洗尘、乔迁温居、金榜题名、请托答谢等等。
婚宴又分为订婚席、嫁席、娶席、回门席、送亲席、过麦席等;庆生席一般在孩子出生六到十二天,老家俗称“送祝米”或者是“送祝麦(méi)”(麦在当地发mei音二声),包含了互助、庆贺等淳朴善良之意。就是娘家和族人送来米、面、鸡蛋、红糖等生活物资和婆家一起帮助“坐月子”,在物资匮乏生活困难的年代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生养大计。庆生席后就是满月席、剃头席、百天席、周岁席;金榜题名宴又有祝贺宴和谢师宴之别,不胜枚举。
本人生在新泰古河(ké)村,请认同本地读音,否则你在当地会找不到这个村子。古河(ké)村位于新泰中部,临翟良路西傍柴汶河阳,是一个只有七百多人的小村。正所谓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新泰也具有同样特点,本文所记述“坐席”的习俗也是古河(ké)村及周边的事,几十里之外的习俗有所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传统习俗,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习俗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二、以“认门”说““宣酒””
本人以为,用“认门”二字比用“回门”更为贴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本人高中毕业在家赋闲一段时间,有机会陪同几位叔叔、哥哥当大客认门,能被家族里选做陪同“认门”的大客,这在当时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认门”席坐的多了,记住的过程就多些,说的就比较详细了,至于好不好看,是本人文字水平不高的原因了。
老家的风俗习惯是:结婚第二天,新郎新娘,在一位懂事有礼节、年轻帅气的弟或侄(有点自我表扬之嫌)陪同到丈人家“认门”。
在那个年代,自行车就是很难得的交通工具,很多情况都是提前向乡亲或亲朋借的,借不到自行车也有走着“认门”走亲戚的,在那个年代很正常。
大婚第二天,天不亮家里把准备好的礼物在自行车上绑扎牢固,礼物一般是一块猪后座、两只大红公鸡、两条大鲤鱼及其他。临行前检查一下自行车:链条膏①油、打饱气、手拧脚踏一定转速后倒拧确认粘脚(什么是粘脚不用解释了吧)有效。穿戴整齐,新郎载着新娘、我载着礼物,一行三人骑上自行车早早出门,尽早赶到新郎丈人家,因为有好多“门”需要认、很多程序需要过,当然也有很多酒需要喝。
现在回想一下,我喜欢喝酒而且还有点酒量,大概就是那个时期当大客练出来的,因为当时不过也就十六七岁,少年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看来喝酒和读书一样,要趁早(纯属调侃自嘲,切勿当真,以免教坏了您家孩子)。
到达丈人家,寒暄落座,两三个陪客陪同,介绍什么关系、怎么称呼,一般都是行娘的堂兄弟作陪,也就是新女婿的叔伯舅哥,拉家常、喝茶。
不一会,一盘热气腾腾的水饺上桌。
这盘水饺怎么吃是有学问的,吃不好会丢人甚至会发生大的意外,吃多了后面的酒席你就只能嘴馋眼看了。
这盘水饺“馅”的复杂程度是当今的你想象不到的:有纯辣椒而且是辣朝天椒的、有纯芥末粉的、还有纯大油的(你不知道什么是大油说明你不是古河(ké)人甚至不是新泰人)、纯盐的、还有混着硬币的……,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据说有几个小姨子(包括堂姐妹)就有几种馅。
所谓站有站相吃有吃相,之所以有这么复杂的“馅”,其中就隐藏着:“陷”。这是检验新女婿是否会吃、有没有见过世面、做事是否细心的一次考验。
这盘水饺不吃是不行的。由于来的时候家人揪着耳朵、不厌其烦的嘱咐,所以在下筷的时候要认真仔细加小心。看好馅料(只要用心,还是分得出来的)捯①起来,尽管如此也要小心吃,在水饺的一个角咬开一个小口,如果是正常的馅可以放心吃了。万一是个辣椒芥末或别的,也要忍耐着慢慢的吃掉,谁叫你不仔细而且运气不好呢,丢在碗里是不礼貌的。如果吃到那个包着硬币的,说明你有财气、有福气,这时有人会找你要红包的。坐了那么多的“认门”席,既没吃到奇葩陷,也没吃到有钱的,所以咱就平常人一个。
这里面最危险的是那个大油馅的。如果新郎官之前在家生活困难、常年不见荤腥(在那个年代是很正常的事情),出门时没人叮嘱或见到好吃的忘乎所以,看都不看拿起筷子就捯,满嘴一口咬下狼吞虎咽,不巧正好是哪个大油馅的,你将会被烫的满嘴燎泡,不仅这顿饭吃不成,后面的酒席恐怕也喝不成,你在岳父假家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此你就难以抬头。
(待续)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