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6日讯营商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泰安从问题入手,落实有解思维,下大力气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堵点难点。
泰安数字化装配式建筑项目总投资5.18亿元,建成后将成为省会片区最大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最近,项目拿到了阶段性施工许可证,开工时间整整提前了40天。
“预计今年年底我们就可以建成投产,年产值能达到5个亿。”中筑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星惟说。然而,在项目落地之初,企业选中的这块土地曾让新泰市非常为难。
“因为历史原因,它是一块集体用地,而且产权在破产管理人手中。”新泰市国有资本运营中心主任娄霞说。
为盘活土地,当地立即成立由国资、审批、自然资源等十几个部门组成的专班,从目标倒推,协同解决。
“在沟通法院和破产管理人之后,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在市政府的协调下,由负责原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的山东新能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完善相关租赁手续,并以相关租赁权进行评估,进行作价出资。”新泰市国有资本运营中心主任娄霞表示。
最终,山东新能矿山工程有限公司以40年租赁权的评估价万入股新项目。盈利分红除了分期支付租赁费外,全部用于保障原破产企业的职工权益。土地松了绑,项目终于成功落地。然而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又出现了新问题。
“没法审批,按照规定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上建筑的所有权应是一个人或企业,我们这是俩,因为我们是租赁的,没法办了。”山东新能矿山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建廷道出了他遇到的困难。
房地一体是审批的一个根本指导原则,而这个项目中土地所有权仍然属于破产管理人,新建的厂房却属于新组建的合资公司。对此专班反复研究,积极探索在租赁土地上办理建设审批手续的可行性。
新泰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万会魁告诉记者:“我们主要针对建设行为进行审批,而不是对这块土地的权属进行确立,把两个问题分开处理,在租赁土地上办理审批手续,破解了土地要素制约。”
破解了审批难题后,新泰还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分阶段施工许可,大大节约了建设单位的各项成本。今年以来,泰安新增企业突破2.5万个,同比增长14%,是历史以来的最高增长幅度,四新企业占到5成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必须从问题入手,向部门利益藩篱动刀,向体制机制障碍下手。泰安市委、市政府以“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坚持‘有解思维’,通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