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辉是一位退休的人民警察,退休前在公安部门从事刑事模拟画像工作多年,先后为数十起重特大案件提供关键性技术支持。
他曾参与过青岛“2·8”杀人碎尸的人像复原工作,新泰“8·21”特大纵火案的模拟画像工作,陵县“2·11”抢劫杀人案的画像工作,莱州年“1·29”入室抢劫杀人案,德州“6·20”抢劫杀害女出租司机案,日照岚山“3·24”强奸杀人案,银山街头特大诈骗案等模拟画像工作。
这些案件能得以迅速破获,林宇辉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退休之后,致力于研究用模拟画像与模糊画像结合的新方法,解决监控录像中人像不清的难题。
前段时间,一位72岁的老人带着自己的家人找到了他,想让他为自己从没见过面,也没留有照片的父亲模拟一张画像。
这位老人名为张玉秋,她的父亲是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张所聘。
当年张玉秋的父亲和叔叔一同前往朝鲜战场时,她母亲刚怀她不久,父女二人没来得及见上一面。
后来战争结束后,一家人翘首以盼,希望兄弟二人都平安归来,可最后却只有叔叔一个人回来,她的父亲则英魂永驻在战场上。
父女二人从未见过一面,家中也没有父亲留下的照片,这70多年里,张玉秋只能依靠母亲和家人的描述,在脑海里想象父亲的模样。
不知多少次午夜梦回,她在梦中梦见父亲,可是父亲的脸很模糊,她看不真切,她想伸手去抓,可又什么都抓不到,她一次又一次开口叫道“爸爸,爸爸”,却得不到任何回应……
每次惊醒后,她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复。
没见过父亲,不知道父亲究竟长什么样,这是她的遗憾,也是她心里一直的痛。
得知张玉秋的来意,林宇辉心酸不已,随即开始严肃认真得着手模拟画像。
从张玉秋带来的她奶奶的画像和她妈妈的照片中,林宇辉发现张玉秋和她的奶奶五官很像,因此判断张所聘烈士的相貌应该和张玉秋比较相似。
最后加上张玉秋叔叔的描述,他心中逐渐有了一副清晰的面孔。
起草、勾勒线条……一步一步,烈士的相貌呈现在画纸上。
看着画像中的人,张玉秋的叔叔激动万分,这和他记忆中哥哥的模样有九分相似。就这样,张玉秋老人第一次见到了父亲的相貌。
在林宇辉作画之时,张玉秋老人一直在压抑着自己的情绪。
当她捧着画像,看着自己日思夜想了70多年的父亲时,她再也控制不住,压抑了70多年的思念和委屈如同泄堤一般汹涌而出,嚎啕大哭道:“爸爸,爸爸,70多年了,我终于见到您了!”
看着这一幕,林宇辉五味杂陈,不由得也湿了眼眶。
多年来,他的脚步走过十几个省份,几十个城市,先后完成了多幅烈士的画像,为的就是烈士们能和亲人“再相见”。可纵然见多了这种场景,他心中仍然触动很大。
初别不识亲人颜,再见已是画中人!
这种断人心肠的悲痛,除了当事人,谁也无法感同身受。
这张画像,不仅仅是张玉秋老人的父亲,更代表着战争年代许许多多牺牲的烈士。
近代以来我国已有约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可其中有名有姓的却只有万名。
他们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有的没能留下一张照片,有的没有留下后代,而还有更多我们连名字都无从知晓。
我们能做的,只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