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新泰特产
新泰美景
新泰生活
新泰房产
新泰医院
新泰新闻

有一种新泰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工作叫掐辫子

草帽辫是新泰地区传统的手工业产品,起源于新泰市西张庄镇。草帽辫编织技术在新泰方言中被称作“掐辫子”,该名称的来历,大抵是因草帽辫编织时而产生。一条草帽辫多由两根以上的麦秸来进行编织,编织过程中需要用指甲来掐,而麦秸尺寸需要调整,且麦秸可以很容易的用手指掐断,故而由此得名,形成了极具新泰特色的称谓“掐辫子。”

新泰中西部的西张庄、果都一带被誉为新泰的粮仓,柴汶河北岸按照古人“山南水北”为阳的称谓习惯可称之为汶阳!而孔子的夹谷会盟正是发生在距离此地不远的谷里。夹谷会盟的主要事宜之一便是鲁国君臣向齐国讨还“汶阳”、“龟阴”之田。由此便可知晓,自两千年前的柴汶河北岸便为“粮仓”!

正是地力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等便利条件的存在,使得此处特别适合小麦的生长。为草帽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充足了原材料!而自清代前期修建的“九省御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羊流店一带的各地客商鳞次栉比,使得草帽辫这一手工编织产品拥有可以进行销售的固定场所。

上溯其源,草帽辫的编织始自清代乾隆年间,于清代晚期进入大发展阶段。年山东省会济南开埠,更多的西方资本进入山东腹地,在一定层面上促进了各县的经济发展。民国初期是草帽辫发展的黄金时期,草帽辫当时多被用于编织草帽。北洋政府时期,各地军阀混战,山东被直、奉、皖三系军阀你争我夺。当时下层士兵的雨具非常简单,就是一顶草帽。在民国十三年左右,羊流一带有大辫庄29家,且有字号,其中较大的有“兴记”、“亨祥”、“会昌祥”、“启新”等。

追其发源地,为位于西张庄镇西北部的浮邱村。当年的“浮邱白”草帽辫曾远销海内外!在计划经济时代,商品的流通性非常低,故而草帽辫逐渐失去凋陨。改革开放之后,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草帽辫又重登商品舞台。近年来,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飞跃与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草帽辫凋光失彩!

原因很简单,草帽辫,顾名思义,它的诞生是为编织草帽,它的主要使命也是为草帽而服务。现在的机器逐渐代替了人工,塑料、有机材料等取代了麦秸的地位,且新材料的耐用程度及加工成本远低于手工编织的草帽辫。

但是现在在新泰各地还会看到很多在街头巷尾掐辫子的妇女,其中以发源地西张庄镇为多。根据当地人介绍,掐辫子所需要的原材料是有讲究的,必须得选取高麦子,因为高麦子的麦秸较长,这样编织起来的草帽辫会更长。现在新泰多为机械化脱粒,机械化脱粒过后的麦秸是无法进行草帽辫编织的。故而草帽辫编织所需麦秸还是用老方法来处理。用镰刀将麦穗割下,留下麦秸。放在干燥阴凉处,待麦秸彻底干燥后,用清水浸泡再进行编织。且在编织技法上没有固定的方法。三根、五根都可以进行编织,编织过程中需要用指甲来进行“掐”“顶”等一系列工序。方法多是母亲传给闺女,这样一辈辈口耳相传下来。

上个月时某日清晨笔者搭乘拼车前往泰安参加会议。因某位乘客要带自己的外甥同行,司机不知道路,便在西张庄镇迷路了。笔者当时正在补觉,发现此情况后,下车查看,此时位于西张庄镇司家庄附近。路边有一辆三轮摩托车,只见车斗里放置了很多草帽辫,只见几位妇女每个人都拿着几把草帽辫走来。听他们交谈得知,草帽辫的价格为每根0.5元。一位老大娘,看模样有六十岁左右的样子,她把草帽辫全都卖了,一共48根24块钱。大娘很高兴:“孙子今天家来,又能吃顿包子了。”

草帽辫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活跃了新泰的地方经济。但是现在已经不复当年“浮邱白”的盛世了。但是新泰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小时候奶奶或姥娘哄着你的时候所做的工作——掐辫子!

特别鸣谢:鲁笙

赞赏

长按







































广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怎样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taishizx.com/xtmj/119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