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紫微
新闻
五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泰安发展的高度。五年,是一次跨越,丈量着泰安发展的幅度。五年来,泰安聚焦“产业兴市”,着力构建泰安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擂响工业经济发展战鼓,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腾飞。
疫情大考下彰显泰安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今年1—10月,泰安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工业技改投资增长达50.6%,增幅列全省第二位,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打好稳中求进和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经济发展逆势飞扬。
新旧动能转换按下发展“加速钮”泰山脚下、汶河之滨,全国首家“新闻出版小镇”于近日再次吸引众人目光。山东省第二批“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名单公布,“泰安新闻出版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成功入库。“小镇将以新闻出版产业为核心,以会展经济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以产业集群整合新闻出版产业资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优势互补,形成集聚发展的市场网络,以链拓面,打造新闻出版全产业链的聚集平台。”泰山新闻出版小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这个明星小镇目前已有4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下一步还将建设“工程院院士写作基地”“国家机械工程科学图书馆”“中国少年儿童科技博物馆”“少年百科科普教育与研学中心”“百科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等项目,将对泰安拉长新闻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起到重要作用。
积蓄新动能,泰安产业集群式发展托起高质量发展底盘。截至目前,我市已有新能源产业集群、建材新材料产业集群、精品旅游产业集群、新闻出版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等四个产业集群列入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泰山玻纤、泰开集团、石横特钢、鲁普耐特列入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库。
泰山新闻出版小镇项目是我市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缩影。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我市重点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医养健康五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现代高效农业、高端化工、纺织服装、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我市展开了一系列大动作,高起点编制《泰安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出台财政政策,设立产业直投基金和重点企业财源建设基金,建立新旧动能转换市场化基金;实施以领军企业50强、科技创新50强为中心的“双50强”战略,确立了上百项扶持政策,加快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制定《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7大方面20条具体举措;出台人才政策“金十条”和47个配套细则,设立6亿元规模的招才引智基金……不止于此,我市还实行工程化推进机制,高标准编制完成了“10+1”产业专项规划,“11+4”产业专班合力推进,形成各专班、智库、协会协同发力的格局。
汇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动力,去年我市荣获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新旧动能转换单项奖,今年上半年,全市“十强”产业实现增加值.9亿元、增长3.7%,占GDP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基本实现。
夯实工业支撑为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工业是强市之基、财税之源、富民之本。厚植发展沃土,施予阳光雨露,十三五期间,泰汶大地上,工业树日渐繁茂、产业林生机盎然。年至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在5%以上,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
全力抓好工业经济发展攻坚,市委、市政府出台《泰安市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十二条意见》及9个实施细则,确立了加快全市工业发展“中天门”“南天门”两步走目标,成立11个攻坚组,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着力解决涉企政策落实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我市建成启用“泰安市政企直通车”平台,实现企业按需“订餐”和点对点“送餐”结合,让企业尽享政策红利。
腾笼换鸟重在除旧布新,凤凰涅槃重在自我蝶变。从最初生产水泥电杆的建材工厂到今天水泥制品、硅酸钙板、环氧树脂、一体化装饰板四大类产品齐头并进,肥城市的鲁泰建材科技集团通过“研磨”技术、“嫁接”智能,实现了“老树发新枝”。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我市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位于新泰市开发区的明兴不锈钢智能制造项目智能车间,一件件精密的工件在工人们手中逐渐铸造成型,依靠高端智能设备和智能化机器人,这里的产品加工精度可精确到0.1mm。据了解,公司加强与上海大学新材料研究院产学研合作,通过改善镍、铬等原料配比,使双相不锈钢、超级双相不锈钢热处理一次固熔合格率由60%提升到%,耐磨、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比一般碳素钢提高了7-8倍;产品精度公差达到国际行业最高标准,产品远销智能制造强国德国、日本、美国。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将新上项目和技改扩规作为工业企业增量发展的两轮驱动,以智能化、信息化作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深入实施抓好百项重大技改项目和百项智能化技改项目“双百工程”,确定实施重大技改项目项,总投资.3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项,总投资亿元,为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只有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才能汇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十三五”期间,全市新认定省级瞪羚企业2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家,省级“双创基地”28家、市级“双创基地”74家,新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10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15家。年,全市销售收入过20亿元企业16家,其中过百亿企业6家,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工业领军企业50强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高于全市平均增幅6.9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创新引领发展,我市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涌现。今年6月份,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落地泰安,这是全省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字号”创新平台的落地将对泰安科技创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双招双引”产生强大牵引带动作用。
科技创新添动力,我市企业抢抓发展机遇,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我市传统纺织行业,康平纳集团用“智”能制造引领前进步伐,担当起“智能染色先锋”。年,该企业“简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年,“筒子纱智能染色工业示范项目”获得中国工业大奖。
我市以技术创新示范项目、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等为抓手,鼓励企业加速技术创新产业化步伐,全市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7项产品入选省政府首购创新产品名单,27项产品入选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泰安征途信息科技2项产品列入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受到国家工信部表彰,成为全省抗疫表现突出的12家人工智能企业之一。
年年底,全市“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2%,比年提高5.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3%,比年提高17.4个百分点。
击鼓再奋战,整装再出发。泰安发展的现实支撑在产业、前途未来在产业、依托依靠在产业。站在新起点,泰安上下将坚定信心,拼搏进取,抢抓新机遇,培育新动能,展示新作为,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澎湃之力,奋力描绘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王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