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泰安新泰市文化和旅游局紧紧围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聚焦农家书屋资源闲置、机制不活、效能发挥不够等突出问题,积极发动社会量参与,深入推进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创新实施城乡书房建设工程(城区为城市书房,乡镇、村为乡村书房),积极构建全域覆盖的15分钟公共阅读服务圈,形成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的生动局面,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青云小镇城市书房/图片来自网络
01
精心布局,构筑全民阅读“最前线”
在城乡书房的建设过程中,新泰本着均衡布点、距离就近、方便群众的原则,精心选择大型社区、乡镇驻地、中心村布点建设,既保证百米内有治安岗亭或派出所、公共卫生间等公共设施,又扩大了书房辐射范围,方便群众就近阅读。阅读新空间嵌入城区、乡村的各个角落,延伸到图书资源服务的最基层,打通了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
目前,新泰已建成城乡书房20个。其中城区7个,乡镇驻地5个,中心村(社区)8个,每个书房平均建设面积达平方米,藏书1万余册,真正将优质的阅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多读书、读好书”。根据新泰市文化和旅游局的调研,已建成运行的城乡书房在节假日普遍座无虚席,文明有序,读者参与率、图书流通借阅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仅文创街城乡书房一家,自年8月1日开放以来,至今接待读者数量突破37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群众在城市书房中阅读/图片来自网络
依托城乡书房,新泰市还成立新泰读书联盟,发展会员单位余家,会员余人,每年在各书房开展诗歌朗诵会、主题征文、青少年阅读指导、优秀图书推介、图书互换共享等主题阅读推广活动余次,组织图书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等流动图书服务余次,在全社会形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02
多方合力,打造文化服务“新地标”
针对书房建设标准高、资金需求多,仅靠政府财政投入难度大的问题,新泰探索推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作共建的建设模式,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由企事业单位、乡镇、村(社区)免费提供房屋、阅读桌椅等,新泰市文化和旅游局统一配备自助办证机、自助借阅机、安全门禁系统、图书等设备,实现多方合作、资源共享。
目前建成的书房中,新泰分别采取企业免费提供商业店面、乡镇或村(社区)盘活闲置集体用房、机关事业单位改建服务场所、个人捐献4种模式建设。其中,在中心村建成的书房,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传承、交通便利性、服务半径、阅读需求等因素,增加了乡村元素,把农民想看、爱看和富有“农味、村味、乡情味”的图书摆上书架,品种涵盖农村实用科技、种养殖技术、健康保健、乡村文化、农村电商等数十个门类,成为农民群众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的“黄金屋”。
群众在城市书房中阅读/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新泰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山东泽华集团、山东融城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文创街、青云小镇、裕泰园城乡书房,既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平台,也为企业及周边商户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成为市民“打卡网红店”和阅读“新地标”。
为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新泰市文旅部门与纪委、组织部、团市委等单位合作,在城乡书房内设置红色经典、党风廉政、国学经典、乡村科技、地方文献、本土作家等专柜。今年,结合建党一百周年学党史主题教育,新泰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在为每一个城乡书房设置党史学习专柜,为全社会“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提供阵地和舞台。
03
创新理念,激活城乡书房“生命力”
在城乡书房的日常管理运营中,新泰创新实施分级负责、自我管理、志愿服务运作模式,不仅降低了管理运行成本,更激活了书房的“生命力”,实现了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八统一”,即书房建设统一标准、统一LOGO,图书资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工作人员统一培训、统一指导,服务流程统一规范、统一标准。
在具体责任分工层面,新泰市图书馆负责做好全市书房图书轮转调配、通借通还、督导考核等工作;各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村负责辖区内书房日常管理、设施维护等工作。在管理上,新泰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书房考核奖惩、退出机制,每年对城乡书房至少进行两次读者需求和服务满意度调查,对其服务绩效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排名奖惩。在服务上,当地通过自助服务系统实现无人值守免费开放,读者凭身份证、读者证即可全面实现自主借阅、自我管理、自助服务。
新泰城市书房一角/图片来自网络
通过上述系列举措,新泰市建立健全了志愿者表扬奖励机制,把读者发展为志愿管理员,协助做好书房管理工作,引领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达0多人,人均服务时长均在小时以上。
如今,城乡书房已成为新泰新兴的文化地标。未来,新泰还将在“城乡书房”文旅融合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开拓前行,让“书香新泰”成为新泰文化强市建设深入推进的标志,形成新泰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道风景线。
(本文摘编自年3月19日《文旅中国》,有删改,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蓝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