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全景新泰”看全市各村、社区航拍全景照片、视频,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不定时更新全市村、社区,本村村史简介在文章最下方,欢迎底部留言评论。
新泰市航拍协会拍摄制作
视频:
东柳村位于新泰城西32.6公里,宫里镇政府西南3.2公里。东邻贺庄、白家庄村,西与楼德镇黄泉沟村接壤,南为世代结有姻亲的桃园村,北有传统友好的大桥村。
清代康熙年间(—年)夏氏自西柳迁此建村。位于西柳东南与西柳对称,故名东柳村。
东柳村地域面积亩,其中村居占地面积亩,耕地面积亩,平原亩,丘陵亩,河流占地面积亩。
据《新泰市地名志》载,东柳村年隶属泰安县上下宫乡;年隶属泰安县西柳区上下宫乡,年隶属泰宁县西柳区、汶西乡,泰宁县因与福建省的泰宁县重名,年9月改为徂阳县,县驻地楼德。年3月,徂阳县撤销,划归新泰县,年隶属新泰县宫里人民公社;年更名建新人民公社;年复名宫里人民公社;5年隶属新泰市宫里镇。
东柳村总户数(截止年12月)户,总人口人。60岁以下人,60岁以上人,90岁以上7人。男女比例为1:1.03,其中儿童占总人口比例为30%。青壮年占总人口比例为50%,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为20%。
东柳村具有高中及中专学历人,大学及本科以上学历人。
东柳村务农人员人,务工人员人。东柳村可考的最先定居的姓氏为李姓,现在姓氏有李、夏、高、朱、于、周、陈、刘、孙、赵、韩、纪、尹、郑、张、安、田、杨、庄消亡姓氏有房、邵各姓氏占总人口的比例:李27.33%、夏26.07%、刘6.59%、朱5.98%、高5.21%、庄4.28%、杨4.17%、孙3.84%、于3.29%、张2.80%、陈2.52%、周2.47%、安1.48%、赵1.10%、田1.04%、尹0.76%、郑0.60%、韩0.33%、纪0.16%。有中共党员49名,村民皆为汉族,其中有部分群众笃信基督教。
东柳村区域内属半丘陵地形,南北略长,东西较窄,村四周地势平坦,东、西、北三面环河的优雅自然环境装点的村庄更加美丽。南水北流的小河紧贴村东,与东水西流的大河相汇于村东北角,接着拐弯自南向北蜿蜒奔腾到大汶河,春夏时节,两岸杨柳依依,葱葱郁郁,风景这边独好,向来是人们纳凉祛暑的好去处。清凉的河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民。住在村西的居民出门便是一条小河,近村的一旁岸边摆放着一溜大小各异、长短不一、厚薄不均的石块,表面十分光滑,是妇女长年洗衣的结果。而今仍仿佛听见洗衣时妇女们的欢笑声,槌布的梆梆声,还有儿童戏水的叫声。这条小河是有历史渊源的:18世纪初,村民为了生活安居,在村四周建筑了土、砂、石灰三合一的高墙,称“寨墙”,四个角留有进出的门,叫“寨门”。白天开门方便人们进出,晚上关闭上拴为了村民的安全。寨墙1.5米宽,6米多高,相当坚固,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仍有突起的块垒和残破的矮墙垛子,暴露着许多白点,靠着水的一面长满了苔藓,其坚固程度让人震撼。每个寨门上面有一阁楼,晚上有人轮流值班、打更。因南高北低的地理位置,使得西寨墙的外侧留有两米宽的排水沟。经年流水扩展了水沟,积聚了上游冲下来的沙子,于是水沟也逐渐演变成四、五米宽、流水潺潺的小河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使村南梅雨季节遭淹的大片田地永不灾难,在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自南而北顺势而为人工造河,贯通了村西小河,从此,河里的水直流向北跟大河集聚一处,涌进大汶河。就这样,村西小河流淌至今,发挥着护田保粮泄洪卫民的作用。村中东西通透三条街:中间一条名曰“义和街”,单就此名可见旧时人们的高贵品质;北边一条谓“大桥街”,因为街的正西首跨河而建的唯一一座宽大的石桥而得名,现已改造为钢筋水泥结构;南面的街道东往贺庄村,西达黄泉沟村,是连接两村的主干道。紧挨村西和村北的两眼机井肥沃了数百亩良田,丰收的粮食奉献给了国家建设。
目前,村东、西、北三面环河,村内三条通透东西的街道,加上村西一条南北大道,
结成了今天一纵三横的乡村格局,村村通的路面硬化遇到党的富民政策和锦上添花的通讯网络,令村民过上了富足的日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正在奔向越来越美好的未来。
摄影:徐占伟、陈霞航拍:寇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