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全年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68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9.6%,我市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40位。
(一)产业实力持续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实缴税金过亿元、过五千万元和过千万元企业分别达到5家、7家和48家,企业上云注册家,智能制造突破发展,我市居全国工业百强县第53位。高端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我市在泰安市重点文旅项目集中观摩中获第一名。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6处,新建标准化生态规模养殖场区个,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齐鲁放心果品29个,我市被认定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基金小镇、无车承运、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项目投入运营,我市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二)发展后劲加快积蓄。成功引进66个亿元以上项目,对上争取项目个,获批无偿资金41.8亿元,28个领导包保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或加快建设,我市获得泰安市全年重点项目建设考核第一名。减免税费6.5亿元、筹集资金2.92亿元,支持企业发展。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制修订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省级以上标准15项,获得发明专利36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和马德里国际商标6件,我市居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34位。改革开放成绩斐然,我市在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考核评估中获得泰安第1名、全省第6名的好成绩,居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第25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被表彰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机构改革、市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顺利完成;泰安陆港快递类海关监管场站投入运营,中欧跨境电子贸易国际物流园“一园两区”形成闭环;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总值22.12亿元。(三)城乡品质显著提升。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阶段性成果,城市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规划、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高标准编制完成。改造棚户区套。治理违建48.68万平方米。滨湖新区启动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三维三色路长制管理平台试运行,我市跃居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45位。羊流示范区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名单,改厕工作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厕所革命”九大典型范例之首,我市被认定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积极推进,造林3.42万亩。(四)民生福祉积极改善。全市2.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7个省、泰安市级贫困村全部退出。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7%。全民医保、城乡低保和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全面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新改扩建学校工程24处,化解大班额班级个,我市入选全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县,被评为中华诗词之乡。我市在全省县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排名第4位,在全国县域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稳居前10位。年主要任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泰安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使命担当,紧紧围绕“经济更强、百姓更富、城乡更美、文明程度更高、党政干部更担当”的目标定位,按照“凝聚精气神,建设新新泰”总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三聚三集”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启现代化新征程。
一抓紧抓实项目建设,强力推动优质投入。强化投资关键作用,攻坚“重点项目突破年”,更高质量促转型、强支撑。努力“双招双引”。力争引进世界强项目3个、投资过20亿元项目3个、投资过10亿元项目6个。强化对上争取。密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