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新泰特产
新泰美景
新泰生活
新泰房产
新泰医院
新泰新闻

青州盐贡,是夏商周三代王朝重要的财政

前言

青州“盐贡”是夏商周三代王朝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盐贡”具有早期赋税制度的雏形,对后世赋税制度变革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推动了后世盐政发展。“盐贡”之需还加强了青州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强化了青州地方势力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并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青州滨海地区发展成为早期制盐中心。

(一)青州“盐贡”开盐税和盐政之先河

首先,青州“盐贡”为早期盐税之滥觞。“盐贡”作为实物形态的财政收入,属于早期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初级形式,也是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盐贡”不是盐税,但已经具备了早期赋税制度的雏形。“盐贡”与盐税之间,存在某种渊源联系:盐税的原始胚胎是“盐贡”,经过历史演进,后世出现了盐税⑤,因此说青州“盐贡”实为盐税之滥觞。商承夏制,实行“盐贡”之制,“盐贡”收入成为商王朝贡物收入中的重要方面,也是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周代亦实行“盐贡”之制,“盐贡”属九种“邦国之贡”中的“物贡”,也是诸侯对周天子的贡献。同夏、商两代一样,“盐贡”是周王朝取得实物收入的一种形式⑦,主要依靠“盐贡”获得所需食盐。当时的贡赋已经实现常态化,这便为赋税制度的变革创造了条件。

其次,青州“盐贡”推动了早期盐政管理制度的形成。在三代王朝经营和管理青州“盐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早期盐政管理制度。夏代青州的“盐贡”中心地位已经形成,商周两代青州盐业在前代基础上持续发展。青州是商周王朝重点经营的地区。殷纣王“征夷方”及“封克东夷”的地点大部分都是在青州一带。李学勤先生认为殷纣王攻伐东夷的路线为:安阳——兖州——新泰——青州——潍坊。东征之目的应是镇压反叛,加强对青州东夷族地区的统治,控制盐产地。另据孙敬明先生考证,商王朝频频东征,当与夺取莱州湾南岸所产的海盐有直接关系,其主要目的应是控制青州等地的盐产区,以保证“盐贡”的供给。

方辉先生指出,当商王朝控制了潍河以西主要的海盐产区后,先后在这一地区设立了包括济南大辛庄、桓台史家和青州苏埠屯等遗址在内的重要据点,以加强控制。周王朝同样重视对青州地区的控制,封姜尚于齐地,齐地是西周重点经营的地方。《史记·货殖列传》《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国因地制宜,着重发展渔盐业等,滨海盐业成为了齐国的立国之本,亦是西周王朝主要的“盐贡”产地。为加强对青州“盐贡”的控制,商王朝在青州滨海地区可能设立有盐业管理机构,负责“盐贡”的生产与供给。20世纪50年代滨州兰家村商代墓葬中出土有“卤”字铭文青铜卣,其构形与甲骨文中的“卤”字相同。墓主人可能就是甲骨文中所说的“卤小臣”一类的盐业官员或其下属。“卤小臣”是专门负责盐业管理的官员,这表明商代盐政管理制度已经形成。周王朝重视盐业发展,设置盐官对盐业生产和分配进行管理,由专人掌管盐务之事。据《周礼·天官·盐人》载:“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散盐。王之膳馐,共饴盐。后及世子亦如之。”“盐人”即为当时盐官,掌管盐的供应和分配。可见西周时期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盐政管理制度。

再者,对青州“盐贡”的经营,推动了赋税制度的变革,促使实物形态的“盐贡”向盐税转变。春秋战国时期,青州滨海盐业继续领先全国。这里不仅成为齐国盐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齐国的利源所在,亦是当时名闻天下的中国三大财源之一。齐桓公时,任用管仲为相,进行经济改革。管仲充分利用齐国靠近渤海的渔盐之利,制定并实施了“食盐官营”政策,即食盐听民自产,由政府统一征收、运输和销售。政府垄断食盐贸易,并利用限产的方法使盐价上涨。“食盐官营”政策的实施使齐国盐业资源得到空前开发,每年征收食盐达“三万六千钟”,从盐业中获利以金计达1.1万余斤,国力大增。《管子·轻重甲》载:“请以令粜之梁、赵、宋、卫、濮阳。彼尽馈食之也。国无盐则肿,守圉之国,用盐独甚。”管仲开展以盐为主的经济贸易,齐国之盐“南输梁、赵、宋、卫、濮阳”。管仲通过控制食盐的价格和流通量来增强齐国,削弱他国,又提出“海王之国,谨正盐荚”。他认为盐为“食者之将,人人仰给”,“无盐则肿”。为实施“食盐专卖”政策,管仲又对人口进行核实登记,按户口定额售盐,在食盐买卖中开征盐税,开盐税征收之先河,使民众于不觉间,无从逃税。“盐利收入,其数必巨”,“国用已足”,以尽收“国无海不王”之效凭。盐税不仅成为齐国主要的经济收入,而且在与其他诸侯国的食盐贸易中,盐利收入也成了齐国主要的经济来源。齐国凭借其渔盐之利,逐步走上了强国之路。国之路。

(二)青州与三代王朝保持了一种密切的互动关系

经济地位的重要性表现在政治上则是古青州地域上的古国与夏王朝保持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夏代青州存在有多个部族国家,它们与夏王朝关系密切,有些时候甚至影响王朝政局的走向,古寒国和斟灌、斟寻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古寒国,传说是由伯明氏的后裔寒浞所建。夏朝初年,太康失国,东夷族首领有穷氏后羿代夏立政,以寒浞为丞相。后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终日沉溺于声色犬马,寒浞便乘机射杀后羿,代夏为帝,建立寒国,寒浞命其子浇率师灭掉斟灌,又以舟师溯潍水以伐斟寻,逐杀夏帝相,势力大盛。相之妻缗方妊娠出逃,生子少康。夏遗臣伯靡收集二斟遗民,立少康为帝,率众灭掉寒浞,史称“少康中兴”。

一方面,因三者掌握着重要的盐业资源,受到夏王朝的重视,三国与夏王室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和既相互依存又彼此斗争的关系。三国所在之地可能是夏王朝能够掌握的滨海盐业产地。另一方面,夏王朝的势力发展最有可能的趋势是以三河地区为中心,沿黄河向下游或上游发展,而三国所在之地正处在黄河下游入海口不远处的山东中北部地区,夏王朝的势力可顺势而下达到渤海沿岸地区。这样夏王朝的势力与东夷族活动中心区的势力便产生了密切联系。三国与夏王室之间的关系正是两大族群之间互动关系的反映。商周时期青州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更为密切。商王朝武力上征伐东夷,政治上控制古青州地区,其意在牢牢掌握青州地区的盐业生产区。

结语

燕生东先生由聚落考古和盐业遗址规模推知,商代青州滨海各盐场群应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政治势力,而在其内陆地区亦存在着凌驾于各区高等级聚落群之上的更高层次的聚落,如青州的苏埠屯和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大郭。这两大聚落(封国)可能代表商王朝分别管理和控制着莱州湾、黄河三角洲沿海地区的盐业生产和相关的物流运作。从商王朝与东夷族群的关系看,燕先生的推论当为不虚。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taishizx.com/xtfc/14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