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经改造了11年之久的王耀武因表现良好获得被首批特赦的机会,心中非常高兴。在他重获自由之前,有人就问过他:你出去后最想见到谁?
本来大家都以为他会说亲人或者朋友,没想到他却说出了一个昔日对手的名字——粟裕。他不止在功德林里这样说,走出去后也找到了相关人员:我请求见一见粟裕将军。
战争年代两人交手的次数并不少,王耀武这个请求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一、首次交锋,谭家桥之战
王耀武作为黄埔第三期的学生,最初其实并没有太引起蒋介石的重视,他能得到重用,主要是靠与红军作战。
年6月,刘峙的侄子刘夷率独32旅奔赴江西“围剿”红军,王耀武作为独32旅麾下的一个团长也在其中。只不过这个刘夷水平太差,一直被红军牵着鼻子走,接连损兵折将。蒋介石气愤之下就让黄埔一期生柏天民接任了独32旅旅长。
其实红军早已将独32旅当成了歼灭目标,换了个旅长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很快独32旅就被包围在了江西宜黄。老蒋一看势头不妙下令独32旅尽快突围,柏天民也认为应该如此。
不过,此时王耀武站了出来阻止了这个做法,他说:红军善野战,我们仅三千多人,若突围必遭全歼,死守尚有幸存之可能。
王耀武的话点醒了柏天民,于是独32旅就凭借着城防死守了24天,坚持到了红军撤围,蒋介石在战后召见了王耀武,先是一番勉励,然后严厉地问他为何要抗命守城。
老蒋其实通过柏天民的战报就已经知晓了事情的经过,但他还想看看王耀武的心理素质是否能独当一面,结果倒是令他很欣喜。
王耀武没有被老蒋的语气吓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而且还将战事进行了一番分析,没有漏过任何重要细节,老蒋听得连连点头,随即任命他为补充第1旅少将旅长。
并且蒋介石还很贴心地解释,独32旅下面的副旅长、团长大多是黄埔1、2期,王耀武不太好管。而补充第1旅士兵大多是北方人,正好王耀武也是,这样能尽快拉近感情。就这样,王耀武开始慢慢走进了蒋介石的视野中。
年末,王耀武奉命率部前去堵截新组建的红十军团,他一直咬得很死。另一边方志敏与寻淮洲会合后听说王耀武孤军追击的消息便决定在谭家桥进行伏击。
红军的伏击计划并没有问题,可由于部分战士太过紧张,王耀武部尚未完全进入伏击圈就已有人提前开火,这给了王耀武调整的机会。
他先是让前头部队回缩,然后稳定全军进行整肃,他的冷静让补充第1旅很快就回过神来。当时红十军团经过连番大战已损失惨重,失去了“奇”的袭击就成了拉锯战,在红19师师长寻淮洲牺牲、丢掉了几个重要山头之后,红军被迫撤出战斗。
谭家桥战斗使红十军团损失惨重,其他国民党部队得知这个消息,更加疯狂地围追堵截,最终方志敏、刘畴西、胡天桃等领导人不幸被捕。
在这个追击的过程中,王耀武惊奇地发现,竟然还有一部分红军在军团参谋长的带领下冲出了包围圈,那个军团参谋长的名字叫做粟裕。
这是粟裕和王耀武的第一次交手,红十军团当时已是疲惫之师且指挥官另有他人,所以这次就以粟裕的失败告终。不过粟裕能从国民党如铁桶般的防线中硬是撕开了一条口子突出去,也可见他的军事造诣。
之后粟裕在江南进行了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王耀武则在中央军下继续任职,双方的下一次交手已是解放战争时期了。
二、莱芜引诱,王耀武不出
在解放战争前期,国民党还是掌握着主动权,年1月的鲁南战役后,蒋介石又调集了30多万军队兵分三路夹击临沂地区,欲逼我军进行“鲁南会战”。
蒋介石预定的南线是欧震指挥的8个整编师20个旅,中线是张灵甫整编第74师;北线是王耀武部,同时还派“小委员长”陈诚坐镇徐州指挥,企图一战将我军挤出华东。
我华东野战军秉承“存人失地,人地两得”的思想决定主动放弃了临沂,先行潜伏起来等敌人露出破绽。但是陈诚误以为我军不战而退是心生畏惧了,所以他连忙让人占据临沂,接着又向蒋介石发电报吹嘘“大捷”。
老蒋非常高兴,急忙命令三路部队继续穷追猛打,那势态就是想要将华东野战军歼灭于沂蒙山区。
王耀武接到几次电报都不想去,他生性谨慎,看出来华东野战军实力未损,己方三路兵力开始占优,但他这条北线与其他友军离得很远,很容易被当成目标,所以他迟迟没有派部队南下。
只不过并非所有人与他的眼光一致,陈诚认为大胜在即,王耀武这种想法就是在纵敌,因此他的电报措辞一次比一次严厉,最后还说出“速即遵照前令执行,无庸再渎!”这种话,王耀武无奈,只能让副手李仙洲率46军、73军向新泰、莱芜进犯。
事实证明,王耀武先前的顾虑一点都没错,粟裕早早就将他当成了目标,他的五万人一南下就已经进入了被歼倒计时。
很快,73军77师被歼灭,其师长田君健也被击毙。这个消息让王耀武非常惶恐,连忙命李仙洲向其他友军靠拢。
李仙洲本想次日突围,结果被我党潜伏人士、46军军长韩练成拖住,一直到第三天才开始行动,华东野战军则趁机于吐丝口一带完成了口袋阵,最终顺利将李仙洲兵团五万余人歼灭。
这个消息传到王耀武耳中后气得他破口大骂:5万多人在3天就被消灭光了,老子就是放5万头猪在那里,叫共军抓,3天也抓不完呀!
这第二次交手虽然王耀武没有亲历一线,但也属于远程指挥,此时的粟裕成长了起来,王耀武已不是对手。
由于王耀武的旧部74军划归别人来指挥,他手下基本上没多少听命的老兵,再加上他本人也对内战并无多大兴趣,所以整个解放战争他都露脸极少,直到年9月的济南战役。
三、终战济南,攻守之势异
年夏,兖州解放,济南想要坚守已是困难,王耀武飞抵南京向蒋介石建议将部队撤往徐州,以保存实力相机再战。但遭到老蒋斥责“不从大处着眼”。
蒋介石给王耀武上了一堂政治课,说济南是山东的省会和战略要地,如果一失中共的华东、华北就连成一块,影响太坏。且美军还在青岛驻扎了部队,如果济南跑了,青岛就更是孤军,到时候美国生气断了援助怎么办?没办法,王耀武只好留在了济南。
不过王耀武很明白守是守不住的,解放战争又不同抗日,因此他多次劝诫部下,实在打不赢就算了,不要有杀身成仁的想法。
年7月末,粟裕向军委提出了济南战役的三个方案,一是围点打援,侧重点在诱使邱清泉第5军来援,然后将其吃掉;二是迅速攻坚,用最短的时间攻克济南;三是既攻坚也打援。中央最后同意了第三个方案,并让许世友负责指挥攻城部队。
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攻城部队进展得特别快,再加上19日晚吴化文率领两万多人阵前起义,国民党的援军甚至都不敢上前了。
王耀武本想突围,可得到了蒋介石的训斥,只能死扛。然而扛到24日时就只剩下内城的一角,彻底败亡不远了。关键时刻,王耀武拒绝了蒋介石“如有俘虏或来降者应立即就地处死”的乱命,然后对身边仅存的将士们说:
我们坚持了8天8夜,已尽了责任。此战不同于抗日,不必萌发轻生的念头。现大势已去,已到事不可为的地步,我奉劝大家,放下这无用的武器,该投亲投亲,该投友投友,望大家各自珍重。
说完王耀武就带了百余将士从地堡钻了出去,不过没走出多远就被解放军发现,王耀武跟几个亲信趁解放军不注意躲了起来,但是走到寿光县时,还是因为上厕所用了少见的白细绵纸引起当地农户的警觉,解放军收到报告后赶过来俘虏了王耀武。
四、多年再见,一笑泯恩仇
王耀武被俘之初心里是很担心的,毕竟在红军时期他手上沾染过共产党重要将领的血,他害怕中共进行清算。不过毛主席托罗瑞卿转告他:你功是功,过是过。你的抗日功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记住,只要安心改造,你很快就会回到人民中间的。
这句话打消了王耀武的疑虑,他开始积极改造,后来一直都是功德林里的进步分子,再加上济南城破前他将百姓都疏散出城、释放了所有被捕共产党及解放军等义举,中央在年便将他特赦了。
而王耀武之所以那么想见粟裕,不仅仅是两人曾多次交手,更是因为他听到了粟裕的评价“国军之中指挥能力最强的当属杜聿明和王耀武,两者若再比,王耀武心态更稳,即使暂落下风也不会自乱阵脚,逆境要更强”。
这是粟裕在与老战友闲聊时说到的,几经辗转就传到了王耀武耳朵里。王耀武没想到粟裕竟对自己这么